11月28日,凌晨。
告別了斯克拉姆后,車戊辰便返回了自己的住所。
剛一開門,他就發現……門后的地板上,多了一個信封。
那信封很薄,一看就是被人從門縫底下塞進來的,但出于謹慎,車戊辰還是先將自己的住所搜查了一遍,確定了屋里沒有埋伏后,方才關起門、拾起了這封來歷不明的“信”。
信封的兩面都沒寫字,拆開后,里面掉出了兩樣東西——一張卡片,和一片數據膜。
卡片是黑色的,大小與名片相仿,但質地卻并非是紙,而是某種接近碳纖維的材料;卡片的正面印著一個白色的、設計華麗的十字標志,而背面只印了一個數字——“5”。
至于“數據膜”,那是一種在23世紀被廣泛運用的民用科技產品。
從外表上看,它只是一層透明的、比紙張略厚的薄膜,根據其適用設備的不同,鋪開后的尺寸也不一樣;最大的一般不超過24寸,最小的則不小于智能手機的屏幕。
數據膜的主要功能,是存儲和播放視頻文件。常見的用法是:在看某段視頻時,將數據膜貼在你的設備屏幕上,并選擇“存儲”,這樣數據膜就可以直接把你播放的視頻同步地保存下來。之后,你再把這張膜貼到別的設備上,便可以播放膜里記錄過的視頻了。
這玩意兒……基本就是視頻文件界的“拍立得”,看似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科技,但卻是一件改變了世界的產品。
由于其低廉的成本、軟件層面上的不可偵測性、以及它那套“物理錄制技術”的不可抗性,使得“盜版影視”這件事的難度在那個時代降低到了小學生都可以輕松完成的地步……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意一臺播放設備,配合一張十幾塊就能買到的數據膜,獲得與播放源幾乎毫無差別的視頻資源,然后把這資源再轉存入自己的設備中,復制復制再復制……
可以想象,影視行業……尤其是那些以“賣碟”為主的公司,在這項新技術的面前是如何被摁在地上摩擦的……當然了,那些事與我們眼前的這個故事無關,咱們還是回頭說車戊辰。
眼下,車戊辰拿到的這塊數據膜,是用于手機的那種型號。
他沒有猶豫,在檢查了信封的內側也沒有留下文字或記號后,他就把那張黑色卡片放到了茶幾上,然后掏出自己的手機,把那數據膜貼上了。
不出意外的,這層膜里已經有視頻存在了,車戊辰當即點擊了播放選項。
一秒后,一副熟悉的畫面,出現在了他的手機屏幕上。
畫面中,是一個狹小的房間,房間里有一張病床,床上,有一個被拘束帶綁著的男人……
…………
11月25日,19:02分,湯久誠的密室。
車戊辰走進這個房間時,湯教授也剛好從昏迷中醒了過來。
很顯然,從一樓到五樓,并沒有花去車戊辰49分鐘的時間;事實上,他的搜索效率遠比他自己描述的、以及斯克拉姆根據他的描述測試出的……要更高。
車戊辰用了25分鐘就來到了院長辦公室,在看到了密室那敞開的門之后,他稍微猶豫了一下,便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