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說他強詞奪理,但換個角度來看他那套歪理好像也沒什么不對;決定物品價值的最重要因素其實是人的感受和認知,你花幾萬塊買下的鉆石在日常生活中對你的幫助可能遠不及一卷幾塊錢的衛生紙;你花高昂的價格吃到的海鮮和土特產,在漁民和當地人眼里可能是吃得想吐或者在地上隨便撿撿就有的玩意兒。
也許,史三問才是真正“活得明白”的人,至少他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像大部分人一樣在一個由資本家控制的世界中不斷地被別人告知你需要什么,然后為了這份被他人定下標準的物欲而隨波逐流。
“那啥……你之前說,我得跟你學四個月是不是?”聊天進行得越久,獵霸越發覺得這場師徒關系將是一次對他精神的**的雙重考驗。
“呵……”史三問笑著回道,“那得看你學得怎么樣了,你要是足夠聰明,四天就學成了滾蛋,那我第一個拍手叫好啊,但據我觀察……你應該是個坑。”
“我還什么能力都沒用呢,你怎么看出坑來的?”獵霸疑道。
“和能力無關,學習主要是看悟性和智力。”史三問道,“你看你……見面半天不到,就把我坑得搬家了,智力肯定不高啊。”
“這跟我有毛關系啊?”獵霸不服道,“接頭地點、交通工具、行進路線……全都不是我定的,鬼知道會正巧撞上一個護衛官啊?”
“呵……”史三問聞言,干笑一聲,搖了搖頭,“算了,以后有機會再跟你解釋這事兒吧。”
他倆說到這兒時,車已行到了相對荒涼的一個路段,也正在此時,路邊出現了一個男人的身影。
那人看起來四十歲左右,亞裔、微胖、相貌平平,穿著一套既不很貴也不便宜的襯衣和牛仔褲;其整個人的樣貌和氣質都給你一種“隨處可見的路人”的感覺。
他,就是張三。
史三問一眼就認出了對方,故而將車減速、靠到了路旁。
張三也沒多話,待車停穩后,他便面帶笑容地拉開后面的車門坐上來了。
“你怎么到這兒的?”對方一上來,史三問就開口問道。
“跳傘。”張三的回答十分獵奇,但他說出這兩個字時的語氣卻很隨意。
“哦……難怪附近也沒車。”史三問念叨著,“誒?那你的降落傘呢?”
“稍微改了改,當成帳篷賣給幾個路過的野營愛好者了。”張三道。
聽到這句,副駕駛座兒上的獵霸不由得回頭看向了對方:“兄弟……你到底在那兒站了多久啊?”
“二十分鐘。”張三回道。
“喂喂……我看你就是直接背著個帳篷跳的吧?”獵霸玩笑道。
“呵……”張三知道對方的意思,他笑著應道,“降落傘改帳篷哪兒用得了二十分鐘啊,我還能在十分鐘內把自行車改成輪椅呢。”
“再花十分鐘他還能把你忽悠瘸了然后把輪椅賣給你呢。”史三問也適時地插了句嘴,隨即就重新發動了車子,對張三道,“嘿,接下來去哪兒啊?”
“先往前開,到第一個加油站再停。”張三回道。
他的話還沒說完,史三問已經開始驅車前行了。
“我有兩套方案給你們,在前往加油站的途中你們可以聽一聽,再考慮一下哪套比較好。”張三繼續說道,“第一套比較穩妥,你們直接往東南拐,去棗椰郡,隨便找個像利雅得這樣的綠洲城市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