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龍井”的說法,這是一次“可以在一夜之間結束戰爭”的行動;只要他們能趁著逆十字召開“會議”的這個機會,將所有反抗組織的頭頭腦腦一網打盡,便可讓聯邦反敗為勝。
這話……好像有點道理,但那些真正的聰明人,大多是不信的。
雖然歷史有時候真的會因為一兩個人、甚至是一兩個小人物的行為或生死而改變,但眼下的聯邦,恐怕不是靠這種方式就能保存下來的了。
但,這些人終究還是來了。
他們有些,確是為了給聯邦盡忠,還有些,只是隨波逐流、別無選擇……
…………
同一時刻,哈里·W·凱利紀念大橋。
數十輛黑色的豪車,此時正在橋面上向東行駛。
這支車隊,由“鐵血聯盟”和“哥薩克游騎兵”中最強悍的一群能力者組成;而坐在最中間那輛車里的,正是這兩個反抗組織的現任領袖。
鐵血聯盟現在總司令名為鮑里斯·西多爾·莫洛佐夫。他原本只是一名反抗軍中校,“鐵幕之炎”發生那天,他剛好不在事發地,故而幸存了下來;后來,在聯邦大力肅清反抗組織的那個時期,他一直躲在北非,在“柏柏爾之魂”的庇護之下茍著,連聯系舊部都不敢。
但隨著逆十字導演的那出“聯邦最后的晚宴”上演,鮑里斯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他突然就回到了雙鷹郡,以“現鐵血聯盟最高指揮官”的名義極其高調地開始收拾舊部、擴張勢力、拉攏民心……
他很清楚,他們那位“前副司令”扎伊采夫,或者說“前聯邦探員”馬豪斯·普拉托,是不可能在政治上和他抗衡的;即使普拉托如今已經反水,站出來指控了聯邦……但其曾經為聯邦當了多年臥底的事情不會改變。
和鮑里斯這種在鐵血聯盟基層出身,一步步爬上來的將領比,普拉托想當鐵血聯盟的領袖,自是名不正、言也不順。
于是乎,鮑里斯順利成為了鐵血聯盟的總司令,而普拉托……則連職位都已不被承認了,成了一個只有逆十字肯收留的邊緣人。
另一邊,再說哥薩克游騎兵的領袖。
這位我們并不陌生,就是那個在納爾維克之戰中擔任哥薩克游騎兵“臨時司令”的漢娜·梅德韋杰娃大媽。
如今,她已成功上位,成為了組織的正牌司令。
由于哥薩克游騎兵早在“九獄事件”就已有所行動,是戰爭初期最先站出來正面對抗聯邦的組織,同時也是“鐵幕之炎”中受創最嚴重的組織之一,所以他們在民間得到的支持也是非常高的。
自六月以來,游騎兵們以藍盾郡為根據地,急速發展擴張,到現在,他們已坐擁歐亞大陸中西部的大量地盤,不但軍力強盛,且支持者甚眾,可以說是目前賬面實力最強的反抗組織;和當年那種只能給其他組織當小弟的規模比起來……現在的游騎兵在實力上反倒還壓了鐵血聯盟一頭。
而漢娜這個游騎兵總司令,到了今時今日……自然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野心。
她和鮑里斯兩人,雖然表面上都還算服從逆十字,但心里早已覺得——那種靠少數精英在運作的組織,是不可能永遠騎在我們頭上的。
眼下,聯邦已成明日黃花,每個組織都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漢娜和鮑里斯都明白,逆十字邀請他們參加的這次會議,十有**會演變成一場關于各勢力如何瓜分天下的談判。
因此,他們不約而同的在會議前秘密與對方取得了聯系;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兩人一拍即合,結成了盟友。
在他們看來,鐵血聯盟和哥薩克游騎兵的這次結盟,乃是奠定天下大勢的一次壯舉。
其一,兩個組織的戰力可以合到一處,確保他們出席這次“會議”時的安全。
其二,到時候在談判桌上,兩人也可以互相幫助,為彼此爭取到更多的利益。
其三,如果日后要靠武力解決那些在談判桌上無法解決的問題,兩個組織也可以共同進退;屆時,游騎兵向西鯨吞歐洲、南下北非,鐵血聯盟揮師東亞,劍指美洲……雙方二分天下,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