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顯我們進入了一條墓道之中,兩米多寬,上面的盜洞離我們將近兩米高。
墓道之中味道更甚,我嚴重懷疑空氣中還有大量的有毒物質,在里面待的時間長了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我記得史記中記載,秦始皇陵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其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已經經過專家探測并證實。秦始皇為什么要埋入巨量的水銀?當然絕對不止僅是為了好看,而是看中了水銀的易揮發性,用不了幾年墓中的大量水銀揮發干凈,到時候整個墓將被水銀蒸汽籠罩,誰進誰死。據說現在驪山附近的莊稼還一直長不好,也證明了水銀的毒性之大和持久。
這座墓說不定也會有這種設置,說不定我們此刻已經吸入了微量的水銀。
只可惜他們來時根本沒想著掘人墳墓,以為在進墓之前就會與閻今昔打個照面,分出生死。因而大部分的倒斗器具都沒有帶,更別說防毒面具了。
想到這里我更加忐忑。看林東田和老吳的反應,他們絕對沒有接觸過這么巨型的陵墓,再加上此次沒帶全家伙,我覺得此行恐怕兇多吉少。現在只希望年代太久,沒有那么多高端的機關等等令人九死一生的東西,或者有也全部失效了。
幾人的燈光照射下,兩邊青灰的石壁散發著古老的氣息,整個墓道之中氣氛壓抑,讓人不寒而栗。
五米之外就是一片黑暗,身后也一樣黑咕隆咚,我忍不住趕緊鉆到了他們幾人之中。
無論經歷多少次,我也絕對不會習慣這種環境。
老吳前后看看,再次低聲強調道:“任何事不要輕舉妄動,小心四周的一切。”
林東田說著掃視了一圈,又對老吳叮囑道:“在秦漢時期,上行下效,墓多是覆斗式的墓葬,像是把量米的斗翻過來蓋在上面,四邊見棱見線,最頂端是個小小的正方形平臺。之前我以為建在這里的是秦朝少見的開山鑿陵,沒想到這整個山頭就是覆斗式墓葬,實在想不到……不過即便如此你我也不要把他當做簡單的秦墓來看待,一定要倍加小心。”
“哥,你放心。”老吳說著就帶路往前走去,不時的看著腳下和四面八方。
老吳這種不知挖了多少斗的專業老油子自然遠勝不是專業的五金等人。他敢這樣走,想必就有這樣走的自信,想來根本不用用手摸,僅看就能看個差不多,然后再用獨特的腳感去感受。
蔡云海和盧西自覺地跟在了老吳身后,然后是二啟和林東田,我和阿加被夾在中間,最后是鄭小明和羅紅旗。
腳下的青磚很是凹凸不平,像是在走盲道,好像鋪設的極為隨便和粗糙。
這對我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這一方面證明這個墓極有可能是個徒有其表空大無內的面子墓,另一方面也讓我想到了秦時工業技術的落后。
那時候雖然已經有很多機關術的出現,但是恐怕由于工業水平的限制,其實很多機關應該難以用在狹窄和限制極多的墓中,想必遠遠比不上前清的技藝。而且這么大的墓葬,如果真要斟酌在各種機關之上,其成本又是難以估量。
但是很快我的美好想法就被打破了,老吳在前面的墓道頂部發現了一顆巨大的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