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鏡男對此也依然視若無睹,每間陪葬墓只看幾眼就走,連棺槨都不打開。
這些陪葬墓大多有文字記載了墓室之中,因此陸奇八等人很快就辨認出屬于任囂的哪位親屬,大多是任囂所寵的妻妾,被毒死之后葬于此,也有早夭或戰死的兄弟和近親子侄。
但是這些對他們來說毫無意義,很快我們就略過了七八個陪葬墓。再往前走果然就是老吳所說的墓主生活區,的確如他所說,分成了具體的幾個功能區,甚至里面擺滿了各種已經成了褐色的家具,以及各種生活用品。
裝飾繁雜而又優美的床榻、低矮的宴幾、華麗的食岸、已經破敗的鶴嘴燈籠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如同置身于兩千年前的秦朝官貴之家。
這些都不重要,我們在最后竟然發現了一間書房,里面的一捆捆竹簡堆成了一座小山。
雖然大部分已經腐爛蟲蛀,但是僅僅完好的那一小部分,我相信就足以改變中國的歷史。
從沒有哪個秦墓之中能出土如此巨量的竹簡,我相信,這些竹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勝于之前見過的所有珍惜的古董文物,因為其中極有可能藏有我們所不為知的先秦歷史。
焚書坑儒燒毀了無數的先秦書籍,對歷史來說無疑是個大災難,甚至可以說形成了夏朝之后的第二次小規模歷史斷層。雖然現在一些學者認為當時主要焚燒的是《尚書》等儒家之書,但是有明確的記載,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以及不屬于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至于民間醫藥卜種等相關書籍則沒有下令焚燒。
同時,作為配套措施,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間辦私學,想要學法令等則需要拜官吏為老師。對那些談論《詩》《書》等儒書的直接處死,對那些“以古非今”妄議國家時政和贊揚前朝的人則予以滅族。
這也是除了秦國以外的其他西周末期哥各諸侯國歷史非常隱約的原因之一,現在所得的其他戰國強雄的歷史大多都來源于發掘各個出的戰國古墓之中,以及秦朝史官的主觀記錄,當然也有殘留的各國史料只言片語。
我在發熱的腦中回想了一下,焚書坑儒的時間正是在任囂剛剛統一嶺南之后沒多久。那么我有理由相信,任囂在剛剛統一嶺南百越之后絕對不穩固,而焚書坑儒這種暴政恐怕難以在根基不穩的嶺南徹底實施。
那這些竹簡有我們所不知的歷史的可能性將會更大,改變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并非不可能。
可惜的是,我們根本沒有時間翻閱這些一觸即碎的竹簡。
墨鏡男看著這些竹簡,慢慢開口道:“其他的東西我不管,這些竹簡,你們一個指頭也不能碰。”
老吳聳聳肩表示對這些竹簡沒興趣。
陸奇八點頭笑道:“你放心,我自然知道規矩,給我也沒用啊,還是你們拉回去研究的好。”
“拉回去是必然的。”孫魚兒蹲在地上近距離看了一下竹簡,然后道:“不過,我看這次文字量太大,意義非凡,閻今昔十有八九也打算直接拉走。”
“不是十有八九,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