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車輪滾滾向前,轉眼就到了十二月底。
1990年,對于龍騰集團而言,是突飛猛進的一年。
集團的擴張腳步從未停歇,觸角伸向全球各個角落,那些已經上市的產業,在資本市場上更是表現得如同打了雞血,市值一路瘋漲。
華爾街的金融分析師們,拿著放大鏡研究龍騰集團的每一個動作,試圖給這個龐然大物估值。
最新的外媒報道,已經將龍騰集團的市場價值,估算到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數字——七萬五千億美刀。
七萬五千億!
美刀!
這個數字,足以讓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汗顏。
更關鍵的是,龍騰集團不是那些玩弄概念、燒錢續命的互聯網泡沫。
它的根基,扎扎實實地建立在實業之上。
能源、制造、運輸、農業、基建……每一個板塊,都在源源不斷地創造著真實的財富。
賺錢的速度,快得讓人心驚肉跳。
十二月,凜冬已至,龍騰集團總部大樓內,卻是一片火熱。
財務部,這個掌管著集團錢袋子的核心部門,進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
無數的數據流,從全球各地的分公司、子公司匯集而來,經過層層審核、匯總、分析。
每一筆收入,每一筆支出,都必須清晰明了。
空氣中彌漫著咖啡因和打印紙的味道,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計算器按鍵聲響個不停。
所有人都在為一份報告而奮戰——「龍騰集團1990年度財務決算報告」。
這份報告,將精確地計算出,在過去的一年里,龍騰這臺巨大的賺錢機器,究竟吸納了多少財富。
終于,在1990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號,這份凝聚了無數人心血的報告,新鮮出爐。
一份副本,第一時間送到了李云峰的辦公桌上。
沒有花哨的封面,只有簡單的標題和集團的logo。
李云峰拿起報告,手指翻動著紙頁。
他的表情很平靜,似乎只是在看一份普通的業務簡報。
報告的篇幅不短,但他直接翻到了最終的匯總頁。
那一頁,只有寥寥幾行數字,卻重若千鈞。
「龍騰集團1990年全年累計盈利:4500億美金」
四千五百億!
美金!
李云峰的眼皮,終于微微抬了一下。
即使是他,也被這個數字震了一下。
他知道龍騰集團賺錢能力很強,但沒想到,竟然強到了這種地步。
一年,僅僅一年時間,就創造了四千五百億美金的利潤。
這是一個天文數字,足以買下好幾個中等國家。
報告后面,是詳細的盈利構成分析。
李云峰繼續往下看。
「利潤構成:1.龍騰軍火集團:800億美金2.龍騰海運集團:500億美金3.龍騰金融集團:450億美金4.龍騰酒店集團:400億美金
一項項看下去,李云峰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
軍火,果然是最賺錢的。
八百億美金,占據了總利潤的近五分之一。
而且報告里還特別注明,這八百億美金的利潤,還是在絕大部分軍火裝備都優先供應給了李云峰自己的雇傭兵的情況下取得的。
如果放開對外銷售,這個數字恐怕還要翻幾番。
海運集團緊隨其后,五百億美金的利潤,也足夠驚人。
在全球貿易日益繁榮的今天,海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龍騰海運,憑借著先進的船隊和遍布全球的港口網絡,成為了當之無愧的行業巨頭。
金融、酒店、地產、零售、能源、重工、農業、科技……
龍騰集團的每一個產業板塊,都像是一臺印鈔機,日夜不停地運轉。
李云峰看完報告,放下文件,靠在椅背上,閉目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