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個月,黃土高原的風就見證了一座建筑的拔地而起。
李云峰的新家,直接建在了河灣高地的邊緣上,俯瞰著那條百米寬的大河。
小何跑前跑后,指揮著最后的收尾工作。
效率,即使在這種地方,也是李云峰無聲的要求。
房子本身占地不大,精確控制在兩百平方米。
李云峰要的是功能,不是鋪張。
院子倒是圈得寬敞。
小何按吩咐,弄來了十只本地土雞,在院角劃定的區域里咯咯噠噠地刨食。
兩頭黃牛拴在新建的簡易牛棚里,慢悠悠地嚼著草料。
最顯眼的,是靠近院門邊上的小型馬廄里,兩匹神駿非凡的「汗血寶馬」。
那是李云峰特意從中亞空運過來的,油亮的皮毛在高原的陽光下閃閃發光。
與周圍環境的粗糲形成了奇異的對比。
房子后面,緊挨著河岸,工人們用防腐木搭建了一個小小的碼頭。
碼頭邊,靜靜停泊著一艘嶄新的「十六米長私人游艇」,線條流暢,一看就價格不菲。
游艇旁邊,還拴著一架水上「摩托艇」。
小何看著這些東西,心里咋舌,這哪里是隱居,這派頭比在城里還足。
李云峰偶爾會拿著魚竿,坐在碼頭上,看著渾黃的河水發呆,也不知道是在釣魚,還是在想別的事情。
孫麗娟則更多時候待在屋里,或者在院子里侍弄李云峰要求開辟出來的那一小塊菜地。
屋內的裝修風格,李云峰定調為“簡約”。
兩百平的占地,一層實際居住面積只有一百平。
客廳、廚房、餐廳、還有一間預留的臥室。
剩下的一百平,被完全打通,做成了一個挑高空間。
最夸張的是一面墻,李云峰沒要任何裝飾畫或者壁紙,而是讓工人直接用水泥,在墻上塑造了一幅巨大的「3d浮雕長城」。
從山海關到嘉峪關,蜿蜒起伏,氣勢磅礴。
水泥的灰色質感,反而透出一種冷硬的力量。
連接一二層的樓梯下方,沒有做儲藏間,而是挖出了一個巨大的魚缸。
玻璃圍擋,里面水草豐茂,幾尾顏色鮮艷的錦鯉在里面悠閑游弋。
二層則是主臥、書房和健身房。
整體色調偏冷,家具線條硬朗,沒什么多余的裝飾。
李云峰的新家,距離最近的村子邊緣,直線距離不過五十多米。
這么大的動靜,自然瞞不過村民。
工程車進進出出,各種新奇的建材和設備,還有那兩匹神氣活現的寶馬,早就成了村里人議論的焦點。
大家只知道來了個大老板,要在河邊蓋房子,還承包了村子后面的大片荒地搞什么農場馬場。
“那可太好了!”
一個村民忍不住插話,“我們都盼著呢!小何經理說了,以后農場要雇人,優先考慮咱們村的!”
“對對對!”其他人也附和起來,“我們這兒的人,別的不會,種地放牛都是一把好手!”
“說到放牛,”村支書看向李云峰,“聽說李老板您小時候也放過牛?”
這話是小何之前跟他們閑聊時透露的。
李云峰端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
“放過。”他淡淡地回答。
“幾歲開始放的?”村支書好奇地問。
“四歲吧。”李云峰放下茶杯,“在生產隊,給隊里放。”
這話一出,村民們都愣了一下。
四歲?
那也太小了點。
“那時候家里窮,沒辦法。”李云峰說道這里,也是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我啊,四歲就放牛,一直放到二十多歲,77年恢復第一屆高考,我考上了大學,這才沒有放學了,我從57年開始放牛,一直放了20年啊!”
“乖乖,四歲就能放牛,李老板您從小就不是一般人!”一個村民感慨道。
李云峰沒接這話,轉而問道:“村里現在還有多少人放牛?”
“不多了,年輕人都不愿意干這個,嫌累,又掙不著錢。”村支書嘆了口氣,“也就剩下我們這些老家伙,還養幾頭。”
“以后我這馬場建起來,牛也要多養一些,到時候需要人手。”李云峰說。
村民們眼睛一亮。
“李老板,您放心!放牛我們是專業的!”
“幾十年的經驗了!”
“保證給您把牛養得膘肥體壯!”
李云峰看著他們,也是跟著笑了起來。
“正好,我也有二十年的經驗,咱們這加起來,不就是百十年的經驗了嗎?”
村民們又是一愣,隨即反應了過來。都跟著笑了起來。
“李老板您真會說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