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省的日子,過得確實慢。
李云峰靠在懸崖房的沙發上,看著外面連綿的山。
這地方,山連著山,綠接著綠,看久了,也就那樣。
但他挺喜歡這兒。
寨子里的人實在,熱情得燙手。
每次下去溜達一圈,手里都塞滿了東西。
臘肉,筍干,自己釀的米酒。
老媽王春花和丈母娘楊敏最喜歡下去,每次都滿載而歸,樂得不行。
“老兒砸,我看咱們今年就在這兒過年得了!”
王春花一邊擺弄著一個苗族銀手鐲,一邊說。
“行啊。”李云峰無所謂。
在哪兒過年,對他來說沒區別。
孫麗娟在旁邊整理東西,聞言看了李云峰一眼,沒說話。
她覺得李云峰最近特別開心。
在這里待一段時間也好,說白了,李云峰就是賺到錢了,能吃飽飯了閑的。
憋一段時間也就好了!
前兩天,老王拿來那份福布斯排行榜,八萬億美金的身家。
他看了一眼,就扔桌上了。
跟看一張廢紙沒什么兩樣。
現在,他決定在這山溝溝里待著不走了,也是一臉的無所謂。
錢,對他來說,好像真的只是個數字了。
多,或者少,影響不了他什么。
“廠長,京城那邊來電話了,關于「黃土高原新城」的規劃方案,已經初步定稿,需要您過目。”
司機老王拿著一個厚厚的文件袋走進來。
李云峰沒回頭,嗯了一聲。
“還有,「海東」那邊,他們動作很快,濱海區的底子打得好,現在往西邊和南邊擴,進展神速。就是東邊那個不凍港,投入有點大。”老王繼續匯報。
“錢不夠就加。”
李云峰淡淡地說。
“是。”老王應了一聲,把文件放在桌上。
他看著李云峰的背影,心里有點犯嘀咕。
這位老板的心思,真是越來越難猜了。
搞那么大的攤子,又是建新城,又是開發「海東」。
隨便一個項目,都能讓一個國家抖三抖。
他倒好,自己跑這深山老林里待著,跟個隱士似的。
“對了,新城那邊,機場我來投,讓他們規劃好就行。”李云峰忽然又說了一句。
老王愣了一下:“老板,國家那邊意思是高鐵、鐵路、地鐵他們來負責……”
“我知道,機場我自己建,用龍騰航空的標準。”李云峰打斷他。
“……好的。”老王不敢多問。
龍騰航空,那是李云峰的私人玩具,標準高得離譜,燒錢也燒得離譜。
看來老板對這個「黃土高原新城」,還是挺上心的。
只是表達方式比較特別。
等老王走了,孫麗娟才走過來,拿起那份新城規劃文件,翻了幾頁。
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圖紙和數據。
什么「人工海洋生態系統」,什么「七億畝土地綜合治理」,什么「超高速真空管道交通」……
看得她頭暈眼花。
“云峰,你真打算在那黃土坡上再造一個世界?
”她忍不住問。
“嗯。”李云峰轉過頭,看著她,“那地方,太空曠了,需要點東西填滿。”
“可這……投入也太大了,值得嗎?”
孫麗娟還是覺得不踏實。
“錢,不花出去,就是紙。”李云峰重復著之前的話,“建好了,路通了,那七億畝地,加上「海東」的地,夠咱們十幾億人吃飽肚子,還能有富余。”
孫麗娟不說話了。
她知道丈夫的脾氣。
他決定的事,誰也改變不了。
而且,他說的,好像也對。
吃飽肚子,才是天大的事。
過了幾天,李云峰又帶著一家人去寨子里溜達。
這次,他看得更仔細了些。
泥巴路還是泥巴路,有些地方一下雨就變得泥濘不堪。
木頭房子也還是老樣子,雖然修葺過,但底子在那兒。
寨子里的人,精神面貌是好了很多,可跟外面日新月異的變化比起來,這里還是太慢了。
上次在電視上看到那個“合村并鎮”的新聞。
說是試點效果顯著。
但李云峰心里清楚,這種事情,涉及到土地,涉及到故土難離的情結,涉及到千家萬戶的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