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為什么另外一張符紙上面的符膽,不是“陽”而是“陰”呢?
“這是~陰符?”我抽出這張符腹上寫著“陰”字的符紙,不太確定地朝著蘇神棍問道。
“嗯!”蘇神棍點了點頭回答道。
其實符的種類有很多種,上次蘇神棍也和我講過了,光是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常見的符錄,例如《清微陰陽附錄》卷中,內有七十二張符樣,《清微拜表附錄》卷中,內有四十二張符,《九幽破地府符錄》卷中,內有有符樣七十余種,以及《雷霆都諸將符錄》中的七十張,加起來就有幾百張之多,并且這些還只是這符文化中的冰山一角而已。
但是符這么多,它們全都是有用的嘛?答案是中立性的,符的主要作用是驅邪以及祈福的,像蘇神棍那種帶有特殊力量的符,在這些成千上萬的符中,也難以找出其一二來。
所以說,不能通過這符的力量,來片面的判斷一張符的作用,畢竟,符的主要作用,還是寄托著受用人的一種期盼。
雖說,這些符的種類相當的復雜,但要辨識出一張符紙的作用來,也并非難事。
完整的一張符,通常一般都是由"符頭","主事神佛","符腹","符腳","符膽"等五要素所組成。
若以符令引喻為人的話,符頭,好比一個人的頭;主事神佛,就好比一個人的思想和心臟;符腹,就好比一個腹部的腸胃,是我們書明符咒作用之地方;符腳,就好比一個人的腳;符膽,就好比一個人的肝膽,一個符令若沒有符膽就好像門沒有鎖一樣,壞人都可以隨便進入啦。因此,符膽對符令而言,有舉足輕重之地位。
如果各位的思路,理得還是不太清晰的話,讓我再把這些部位仔細的解釋一下吧,自古以來,符咒派別不少,但各拜其祖師,有所不同,就因為如此其符頭的暗號也有所不同。
如許多符圖上常見的“三勾”,就是代表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或三界公(城隍,土地,祖師)的記號。
三勾,在整個符上代表著三清,在敕令及神名之下者,則代表著三界公。
下筆書此“三勾”時,應暗念咒語:“一筆天下動;二筆祖師劍;三筆兇神惡煞去千里外。”一筆一句須恰到好處,就是所謂的"踏符頭"。
當然,這“符頭”也有敕令,雷令……等等作為符頭的,其種類繁多,因教派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一般請神,調兵遣將,多書以“敕令”為符頭。如無“三勾”三清符號時,必須咒曰:“天圓地方,律令九章,吾今下筆,萬鬼伏藏。”即可。
相比于符頭,這符膽就是一張符令的靈魂,是符的主宰,一張符能否充分發揮它的效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有符膽鎮守其中。
書符一般都稱為入符膽,入符膽的意思,就是請祖師(神明)鎮座于這一張符令之內,把守此符的門戶。
然而何謂符膽呢?符膽是由一些秘字所組合而成。一般常見的符膽是“罡”字,也有“井”字,也有“馬”字,“化”字等等,不勝枚舉。
因為已經有了前幾次的實戰經驗,所以這次蘇神棍再叫我畫符的時候,我顯得就比較得心應手了,不到一分鐘,胸有成竹的我,就直接畫好了一張陽符。
并且啊,我能明顯感覺到,這陽與陰的符紙,要比我之前畫的氣場小的多。
如果想要我形容的再恰如其分一點,那我就打個比方吧,這跟魂咒就好比是大河流水,兩張下來,身體就感覺全然被掏空了,而這陰陽符呢,則像是小溪細流一般,一陰一陽的畫了幾十張,除了手腕有點酸以外,其他的倒還真沒多大感覺。
“咱們什么時候去?”我把畫完的十張符,遞到蘇神棍的面前,打探般地問道。
蘇神棍挨個兒看了一下這符紙,然后緩緩的說道:
“先不要著急,我再教你個東西吧!”
“教啥?”我很自然的就接上去問道。
“問那么多干嘛?要不要學?吱一聲就行了!”蘇神棍一邊說著,一邊把這些符紙折疊好,有序地塞進了他腰包之中。
“跟我來!”不待我搭了話,他就接著剛剛的話說道,說完就走了出去,一直走到這水池旁的一棵柳樹地下,他這才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