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立又給他指明了一個可以名正言順“敲竹竿”的方向。
大燕沒有油水可以榨,但是大梁有。
大梁剛剛收留了卷款跑路的大周皇族。
假如,三合山方面支持大炎,那么大周余孽就會淪為棄子,他們卷走的可都是三合山的財富。
這兩者孰輕孰重。
三合山的真君還是分得清楚的。
利益面前,這真君選擇了配合陳青立的說辭,動身朝著大乾而去。
……
大梁真君見到三合山的真君,得知了對方的來歷,頓時明白過來,自己是被陳青立給算計了。
但他眼下剛與陳景安和解。
現在撕破臉皮并不劃算。
而且,這極有可能得罪三合山的真君。
經過短暫的抉擇,大梁真君最終選擇舍棄了投奔自己的大周皇族。
他不可能為了這群遠親,就把自己的近親給搭上。
三合山真君干脆利落,直接將這群大周皇族的高手洗劫一空,賺得盆滿缽滿。
但他沒有選擇將人殺死。
因為真君也不是傻子,知道陳青立打著禍水東引的主意。
雖然這只是順手的事情,但他不想被人當槍使。
正好,借著這群已經被洗劫一空,且心懷怨恨的大周修士,作為他給陳青立的教訓。
大梁真君亦是抱著同樣的想法。
他是答應過陳景安不再插手大周的事情。
可是,這個承諾約束不了大周皇族的自己人。
他們要復國,這是天經地義的。
至于大梁真君是否在背后給予過幫助,只要沒有當面被抓到,那就是沒有。
一瞬間。
兩位真君達成了某種默契。
他們要以大炎為棋盤落子,給那位新晉的大炎帝王找點麻煩。
……
陳青立初掌國事,靠著當了幾十年藏書閣大學士的官場經驗,他可以將大炎治下的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
但這些經驗的形成,大部分是針對藏書閣的“老油子”。
那些“老油子”的主意很多。
可它們也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識趣。
陳青立給什么,老油子就接什么。
當這個習慣被搬到國事之上后,弊端就顯現了出來。
陳青立自身不是金丹。
所以,他拋出去的橄欖枝,人家可以只摘橄欖,而把樹枝給退回來。
因此在大周修士的反擊上。
陳青立算是吃了一次虧。
若非影魔教的信息渠道足夠靈通,己方就要同時面臨外來的大周修士與內部的大周余孽共同夾擊的壓力。
他的速度極快,將秦君請出,自己帶著族兵親自前往鎮壓。
一通廝殺之后。
陳青立背靠青龍法相,親手斬殺了一位筑基七層的大周族老。
他的“九五龍氣”同樣隨著殺死大周皇族的關鍵人物,得到了顯著的增長。
結果以大炎取勝而告終。
不過,這次的事情確實磨平了陳青立的棱角。
這讓他意識到。
大炎不是大乾,他爹的面子已經不是無往不利的了。
想要擁有與談判的資格,首先要掌握相應的武力,否則一味的“人情世故”就是自討沒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