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易若有所思,他根據林暮的講述和密冊內容,很快便總結出了兩個要點。
一是明確需要凝聚意象的形態。
形態的意思,不僅僅是單純的表面,而是內在的能力、特點、核心等等,要有清晰的實質,神意匯聚,聚合雜亂念頭,才可以產生可供神魂操控的意象,成功通玄。
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
如果就連自己都無法明確內心所想,目標飄忽,彷徨不定,猶豫不決,信念不堅定,那必然是失敗告終。
二是不能過分脫離實際。
確實。
任何事物都可以作為意象凝聚。
意象凝聚過程,消耗的是神魂力量,是長期以來的積累。
凝聚意象失敗,一次兩次還好,次數一旦過多,就很有可能損傷神魂根基。
有人會說,我的積累雄厚無比,神魂天生強大,不擔心失敗,不去選擇強大的意象,豈不是浪費?
但失敗影響的,不僅僅是神魂上的損耗。
更重要的是,屢屢失敗對于精神上的影響,涉及自身認同,未來道路,動搖理念。
這才是最危險的地方。
若是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對自身長久以來秉持的道路產生懷疑,那就不止是突破失敗那么簡單了。
有可能會直接走火入魔,神魂崩潰死亡。
因此這里的實際,其實指的是要契合自身,和實力相匹配。
有一個‘度’的考量。
就算運氣機緣極好,修煉者僥幸凝聚出了脫離實際,有著變態天賦的意象。
可越是強大的意象,需要消耗的心力,妖力,精神就會越是龐大,神魂維持不住,只有一個外殼,虛有其表,實戰拿不出威力。
時間久了,也只會成為累贅。
“所以密冊上的十二意象,把強度適中,形態清晰,難度較低的蒼莽雷象放在第一位......學派的前輩們,為了后人修行......當真是煞費苦心。”
韓易心中感慨,從手里的這本密冊,不難看出萬象學派曾經的輝煌。
一十二種意象,由易到難,按照強度和難度,層層遞進。
不管是資質一般的弟子,還是特別優異的天才,都能從中找到可以借鑒的意象。
一本密冊,不知道凝聚了多少祖師的心血,智慧結晶一詞用來形容,毫不夸張。
稍微閉目養神片刻。
韓易睜開眼,準備開始凝聚意象的第一步。
“選擇合適的意象......加以改造......”他微微皺眉,目光看向密冊最后一頁。
凝聚意象過程,看重的是神魂積累和雄厚程度。
這一點,韓易自認為不會遜色于任何一人。
畢竟就連當初《四季魔刀》的祖師,也不過才吸收了十個雷窟雷力,遠遠比不上他,足足吸納了數十個雷窟,堪稱海量的雷力。
也就是說,就算是找一個意象作為主體借鑒,也要是最強的那種才行。
想到這里,韓易瞇起眼睛,目光落在密冊最后一頁。
那是一個極其抽象的圖案。
背景似乎是在一片海洋中,濃厚的黑色云層翻滾卷積,隱隱能夠看出里面好像有一個未知生物游弋而動。
吼......
巨大沉重的嘶吼聲響起,如蛇如牛。
頃刻間,四周的氣壓突然降低,空氣在一瞬間繃緊收縮,大量的電光在云層蹦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