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里面的事情,卻是真實發生過的,只不過經過人為藝術的加工、夸大、渲染,導致原本真相失真,變得極為恐怖,光怪陸離。
而人們自認為的創作性、革命創新性的活動......
拿最常見的音樂、文學、畫作來說......其實也是基于某個方面的認知,融合自身理解,加工形成。
音樂要基于樂理基礎,基本旋律、節奏、和聲、音色等等需要掌握。
文學創作中的人物形象都能在現實世界,找到相應對應影子。
就連看似抽象,混亂無序的印象派畫作,其實際的意義,也是畫家基于本身想法,表達內心的混合產物。
所有人類可以描述出來的創新,不外乎如此。
進一步思考。
‘龍’的形象,《山海經》里眾多的神靈精怪,很大的概率,也是各種動物特征,拼湊而成。
“也就是說。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所有生成的意象,都是基于已有的認知,結合自身理解進行二次加工所得?”韓易追問道。“所以......加工過程中的偏差越小,越真實存在的意象,表達出來,就會越強?”
他現在有一種錯覺,不是在請教修行上的困惑。
而是仿佛回到了穿越前,正在和一位哲學領域的學者探討問題。
“你這么理解......只能說,對了一半。”林暮沉吟了下。“真實性,不單單指的是實體形態的真實存在,意象本身的威能和能力只是真實性的一部分。
一方面,你越熟悉、了解將要凝聚的意象本質,其真實性就會越高,成就的意象威能也就越強。
而另一方面......
其實這也是更重要的一點,或許會有些難以理解,但你不用理解,只需要記住內容就好。”
他停頓了下,緩緩道。
“意象,源于我們的心力信念,由神魂神意轉化而成。所以接觸意象的人越多,相信其存在的人越多,意象就會越發真實。
這個時候,即便這種意象一開始很弱,但經過無數年,無數人的信念加持,其真實性會大大增加,所凝聚的意象威能亦會同步提升。”
“越熟悉,越真實......越相信,越真實......越真實,就會越強......?!”
韓易若有所思,隱隱有些明悟。
他似乎有些明白。
為何林暮一直以來,會將學派存亡看的那么重要。
按照韓易的想法。
學派沒了就沒了,及時將各種資源轉移,傳承完整帶出,有合適弟子繼承,不也能夠找到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
總比死守一個看不見未來的希望,強出太多。
現在來看......是他把事情想的簡單了,似乎真是不太行。
還是和林暮剛才說的內容有關。
獨一性,這個不用解釋,通俗易通,無非就是個體間的不同。
人與人的差距,比人與狗的差距還大,很好理解。
主要是所謂的真實性。
真實性分為三塊。
一塊是意象本身的形態和威能。單對單的情況下,老虎天然就比野狼強大,不用過多贅述。
一塊是熟悉程度。兩人同時借鑒老虎,凝聚自身意象,一方無比熟悉,一方模棱兩可。
凝聚成功的意象,前者是威風凜凜的白虎,后者是四不像的花貓。威能上自然有天差地別。
最后一塊,則是有些唯心的信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