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后,弗林一家坐在客廳聊天。主要是弗林夫妻倆對周青峰不斷發出疑問。基于對種花的想象,他們偏向于問些政治,生態,宗教之類的話題。問的還都挺刁鉆。
按周青峰想當然的意識,種花家好歹也是這地球上的五大流氓之一,老外就算再討厭,好歹也得尊重點。可實際上歐羅巴的普通居民對種花的了解相當匱乏,還充滿偏見。
若只是個普通學渣,周青峰早就難以應付這些平日從未想過的問題。可弗林一家卻又不是說歧視種花,他們就是單純的無知,只會套用白人的世界觀來看其他國家和民族。
在過去幾百年里,西方文明利用自己在科技和國力方面的優勢,豎立了白人的強大話語權。歐洲的強國便是世界的強國。這導致他們感覺自己說什么都是對的,都是亙古以來不可動搖的真理。
那怕是經濟同樣發達的日韓,也是緊隨歐美的腳步,不過是給人當狗而已,從未挑戰過西方對世界的認知。
在這種背景下,周青峰必須絞盡腦汁,把自己父母留下的大量文化知識充分調動起來,才能應付諸如‘種花家為什么吃狗’,‘種花家為什么沒信仰’,‘種花家為什么沒自由’的話題。
這簡直就是一場極其嚴格的開卷考試,考題卻是周青峰想都沒想過的高難度。他又不能服輸,這關系到臉面,關系到男人的尊嚴,關系到還能不能快樂的跟妹子‘為愛鼓掌’。
這場意外的‘考試’逼著周青峰重新認識自我,認識種花和外國,認識自己的民族,逼著他在思想上去提高,去進步。
當周青峰在絞盡腦汁的應付,弗林夫婦眼中的種花小子無論是知識的深度還是廣度,都令人難以置信的深厚。這跟他說自己只是個來歐洲旅游的種花高中生差異太大。或者說......
種花家的高中生都這么牛逼嗎?
比如談到歷史,周青峰可以背書一般對比古希臘文明和古種花文明的差異,“古希臘文明是一個破碎的文明,它是建立在愛琴海上一個個相互地理隔絕的貿易城邦上。
很多人都以為雅典,斯巴達,邁錫尼,底比斯等等知名的古希臘城市是統一的,實際上完全相反。
由于高山和大海的阻隔,這些不同的城市之間更多的是斗爭而非合作,是一個個小的獨立體系。他們在不斷征戰和討伐中整合。這種彼此獨立的概念一直影響到現代歐洲。
可種花文明不一樣,我們是典型的大陸文明。我們從兩千多年前就講究大一統,權力高度集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我們自上古時代就有統一的文字,統一的語言,統一的文化,這是現代歐洲都沒有的。歐盟一直想獲得的統一市場,我們早就擁有了。這其中的便利,歐洲的居民是無法想象的。”
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淘寶包郵這種好事,歐洲的老百姓想體驗都難啊。語言上的障礙就能讓人崩潰,光是比利時這個小國,就分法語區,德語區,荷蘭語區。
周大爺嘰里呱啦一通講,愣是把弗林夫婦倆說的一愣一愣。他們倒不至于光聽這么一大段就對種花文化有多深了解,對種花民族的認識有大多改觀。可他們不得不對眼前少年表示嘆服。
歐羅巴是流行神童文化的。
比如畢加索,比如莫扎特,比如高斯。
周青峰的侃侃而談讓弗林夫人都有點渾身燥熱,她本就對這高大健美的少年有些好感,剛剛還被對方公然調戲,現在更有點被其吸引。
弗林先生則很是坐立不安,他固有的觀念讓他對周青峰的話語很是不滿,試圖反駁周青峰的觀點。可他動動腦,卻發現自己根本不能說出同樣具有說服力的話語,找不到論據。
說白了就是弗林先生腦子里只有一些支離破碎,毫無關聯的概念,卻沒有相關的知識儲備將這些概念聯系起來。他無法進行長篇大論,就只能單調的提出些觀點而已。
現代人看似從媒體上接受了大量信息,可這些信息大多都派不上用場。可憐的弗林先生缺乏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于是只能不斷的提出問題,然后看周青峰表演。
周大爺倒是越說嘴越利,越說越興奮。在度過最初的惶然和生澀后,他開始意識到父母給與的知識就是一座巨大的寶庫,不斷的挖掘便能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