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他需要你幫助的時候,你及時給予他幫助,在他需要你的時候,你及時能出現在他的身旁,其實這么做比什么都靠譜。
任何關系都如此,比如愛情、親情與友情。
從此,我只想清心寡欲,做一個充滿“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
是啊,本來我連自己都管不好,還有臉來管別人嗎?
還有平時一些連自己都不想去做的事情或是不愿接受的理念,我更不能強迫別人去做、也不要強迫別人去接受了。
俗話說:不聽圣人言,必遭國人嫌。
孔圣人這句箴言影響了我們國人已有2500多年,可謂是我們華族后人在為人處世方面的最低底線和基本原則。
但再現實社會中,其實還有一很多現象是當年孔老夫子所始料不及的。
比如就是有些鳥人總喜歡把自己的三觀和喜好強加于別人的身上,強迫對方與自己同步,結果這類鳥人反而成為了大眾的嫌棄對象。
自己喜歡的,乃“我之欲”也。
即使“我之欲”正能量滿滿,但也不見得就是別人喜歡的,甚至還有可能正是別人反感或排斥的。
比如說有些喜歡戶外活動的馬拉松或登山愛好者,他若是強求自己熟人中的一些宅男宅女也跑起來、走出去,這就會引發對方的極度不適。
因為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自己選擇的,才是最好的。任何人試圖對自己進行游說或綁架,都是不懂得尊重人的無禮行為。一個不尊重對方的人,自然也別想得到對方的尊重。
即使你所喜歡的、你邀請別人也去追求的,都是些真善美、高大上、正能量的東西,但是不見得別人就會心領或感恩。因為在人的天性里,更喜歡“我的生活我做主”,而不是被他人影響或安排。
俗話說得好:“你有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世上蕓蕓眾生,每個人的出身背景、成長環境、文化程度、生活經歷、三觀理念、人生理想等俱不相同,選擇的道路自然也不一樣。各活各的,互不干涉,不即不離,如此就好。
故而言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所欲,亦勿亂施于人。
到現在我總算明白了,人唯獨只有夠改變自己,唯獨只有提升自己的智慧,唯獨只有改變自己的認知了,我才能夠接納別人的不同,我的人生也才能夠完整。
雖然很多時候自己還是挺苦惱的,有很多時候自己還是挺焦慮的,不知道為什么,但人生總會是這個樣子,可能就是因為我的心太小了,所以所有的事情都會被我無形的放大,所以我就感覺到特別的壓抑。
也可能就是因為我愛管的閑事太多了,我總是這個也要管,我總是那個也要管,到頭來卻什么都管不了。
我現在深深地明白了,其實我就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自己給自己找罪受。
心大一點,不要再去管那么多的閑事了,當我不管了之后,我才會發現,原來很多出現的問題,現在已經不是問題了,原來很多以為是大事的事情,到現在根本就不算,所以說,一旦自己的心變大了,事也就變小了。
我現在也漸漸的嘗試學會著去接納,去接納每個人的不同,去改變自己,少管閑事,相信一切自然都會順起來。
二零二四年九月一號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