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慶華大學這樣的最高學府,學生會的競爭是極其激烈的。
而且也確實有著不可低估的現實意義。
差不多就等于一個濃縮版的“小官場”,在進入單位參加正式工作之后,慶華大學學生會主要負責干部的履歷,能夠大大加分。
留校工作的機會,也要大大高于普通同學。
普通大學留學任教的機會都已經夠吸引人了,更不用說慶華大學。
不過眼下嘛,功利性尚且不算特別嚴重,大家來慶華大學,主要是讀書,學本事,做學問。
加入學生會,更多是自覺奉獻,真心誠意為同學們做服務。
作為曾經的二級教授,劉弘毅實際上最關心的是學校的學術底蘊。
百年名校,蜚聲中外,慶華大學的底蘊自然是極其深厚的。
但劉弘毅很清楚,至少在計算機專業這一塊,目前整個國內都談不上“底蘊”二字。雖然在光刻計算機這一塊,我們現在還不算落后,然后,受制于經濟實力,這個項目,將來會被下馬。
需要用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國家也只能忍痛做取舍。
吃過晚飯之后,劉弘毅直奔圖書館。
他不是來借閱圖書的,他是來“視察”圖書館。
劉教授想要看看,這個時間段的慶華大學圖書館,是個什么規模,都有哪些藏書。
當然,他也不可能查看全部目錄索引。
那是一個憑肉眼根本就無法完成的任務。
慶華大學圖書館藏書之富,何止百萬?
但是,有關計算機科學的藏書,很少。現有的少量藏書,雜志,都是多年以前的,近期的外文雜志,更是少得可憐。
計算機科學,我們起步晚,如果不能充分借鑒西方先進國家的經驗,完全靠自己摸索,時間上根本就耗費不起,人力上更加耗費不起。
是的,就是人力!
任何一門前沿科學的興起,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科研人才全身心投入。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少數天才的作用會越來越降低。
那種靠一兩個天才就能支撐起整個學科的時代,正在逐漸遠去。
科學門類越分越細。
哪怕一個旁支學科,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
完全靠自己摸索,把整個計7班四十幾個人全部填進去,一點浪花都不會翻起。
科研,首重方向。
找不到正確的方向,累死也出不來成果。
先行者的指點,至關重要。
兩天之后,劉弘毅寫了一份報告,親手交給了班主任趙遠方老師。
這份報告,羅列了大量的“調研數據”,歸根結底,只有一句話——買書!
買大量的書,尤其是計算機科學方面的外文專著,專業期刊雜志,半專業期刊雜志,都是目前慶華大學計算機專業最需要的養分。
接到這個調研報告之后,趙遠方教授非常重視,當即就約劉弘毅面談。
“劉弘毅同學,請坐……”
趙教授并沒有自己專門的辦公室,和其他老師共用一間大辦公室。
這年頭,哪哪都不富裕,慶華大學也一樣。
“小劉啊,你這個報告我看了……你說說看,為什么要買那么多書?難道現在老師們教你的知識,你就已經全都融會貫通了?”
趙教授五十幾歲,面容清癯,帶著深度近視眼鏡,目光炯炯地看著他。
劉弘毅反問道:“老師,我們計7班,一共有多少專業老師?”
“四個!”
“可是計7班,有四十六位同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