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顛覆了傳統炮兵的作戰模式。
傳統炮兵,要設置堅固的炮兵陣地,為了達到需要的火力覆蓋密度,需要好幾門炮,連續發射幾分鐘才可以做到。
轉移陣地的時候,又要把放列的大炮收起來,再拖著跑。
不是一門炮轉移,是整一個炮兵陣地轉移,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完成這個動作。
所以,一旦被敵人的遠程火炮偵測到炮兵陣地的位置,就會極其危險。
這也是為什么火炮口徑越大,生存能力越強的原因。
火炮口徑越大,射程越遠,敵人就算偵測到了炮兵陣地位置,他也打不到。
除非是出動空軍轟炸。
和安浪國作戰,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然而,口徑越大的火炮,重量越大,移動越不方便。
很難及時跟隨步兵前進。
而且大口徑火炮,一般都是軍屬火炮,基層作戰單位想要獲得重炮支援,需要層層上報,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這種時間上的耽誤是極其致命的。
相比起傳統榴彈炮,82毫米迫榴炮630公斤的全重很輕。
小型車輛和騾馬都可以拖著跑,機動性極高。
是一門可以跟隨步兵連作戰的火炮。
特別適合城市巷戰和山地作戰。
鑒于南線戰爭的現實情況,所以劉弘毅這兩年來,都在竭力加強一線步兵的火力支援能力。
大口徑火炮,輪不到他去操心。
我們有的是。
欠缺的是一線步兵支援火力。
這種輕型迫榴炮,不但在即將爆發的南線戰爭中能發揮作用,在隨后爆發的長達十年的兩山輪戰之中,更能發揮巨大作用。
沉重的大口徑榴彈炮上不了山,輕便的小口徑迫擊炮火力強度不夠。
輕重適中,火力強大的迫榴炮,正合適。
拆開之后,戰士們肩扛手提也能運上山,一門炮躲在坑洞里,就能控制一大片區域,安浪猴子不露頭就算了,只要他們一露頭,就請他們吃鋪天蓋地的炮彈。
直射曲射,轉換如意。
再加上劉弘毅此前發明的35榴和40榴,以及60速迫,那火力強度,簡直不敢想象。
只要有足夠的炮彈儲備,兩山陣地,固若金湯。
恐怕整個戰爭模式都會被改變。
猴子們,來啊,吃炮彈啊!
“真是個大寶貝啊……”
看著試射場上的82毫米迫榴炮,劉弘毅滿心歡喜。
連一旁的艾小雨都有點“嫉妒”。
劉弘毅來576廠,她自然是要跟著來的,熱戀嘛,當然是形影不離了。
不但劉弘毅滿心歡喜,段為民,張成海,金云峰,高迪,譚德喜,宋安華等人同樣是興高采烈。
尤其張成海。
他可是課題組長。
劉弘毅離開之后,迫榴炮課題組就是他在負責。
幾個月的辛苦,終于把第一款樣品搞出來了。
現在,他也已經成長為科研所的頂梁柱之一,職稱已經超過劉弘毅,由高級技術員晉升為副研究員。這款迫榴炮一旦通過上級機關的驗收,批準進入批量生產的話,估摸著一個二等功少不了他的。
不管怎么說,也是填補了我軍武器裝備的一項空白。
這可不是改良。
這是從無到有,從零到一。
是質的突破。
所以連段為民都親自過來了,可見對這款武器的重視程度。
譚德喜親自主持試射。
落實政策返回576廠之后,譚德喜的身體也比以前明顯要好得多,不再是以前那個臉色灰敗的“老頭兒”,雖然依舊清瘦,臉頰上卻有了些許紅暈,關鍵那精神頭,更不是在陽溝農場時可比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