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成為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婦,和丈夫生活在貧瘠的山區農村。
后來又因為和丈夫性格不合,常年遭到丈夫家暴,一怒之下,離家出走,在外漂泊打工多年,艱難生存。
劉英在給楚州一中的某位老師家當保姆的時候,偶然得知,楚州一中的副校長也叫劉英,深入了解之下,劉英發現,這位“劉英校長”不但和自己名字一樣,出生年月都是一樣的。
而且是78年考上的師范學校。
經過更加深入的了解,劉英慢慢發現了隱藏的真相。
這位“劉英校長”其實是一個冒名頂替者。
她當年根本就不叫劉英,而是姓容,名叫榮全新,老家也是秀林縣的,秀林縣高巖鎮。
而高巖鎮,在沒有撤區并鄉之前,是高巖區。下邊管轄著包括馬頭公社在內的幾個公社。按照這么算的話,他們還是正宗的老鄉。
劉英舉報榮全新頂替她的名字去上了大學。
導致她的人生被完全改變,原本應該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結果就因為自己的高考成績被人“竊取”,致使自己變成了一個農婦,一輩子都生活在社會最底層。
而冒名頂替她的榮全新,卻堂而皇之地去了楚州師范學校就讀,畢業之后,成為正式的公辦教師,最終爬上了楚州一中副校長的位置,成為“人上人”。
劉英這個舉報,在當時引發了軒然大波。
劉弘毅親自關注此事,隨即指令相關單位徹查。
調查的難度并不大。
很快,事實真相就浮出水面。
“劉英校長”確實是冒名頂替,她的本名確實叫榮全新。
當年她也連續兩次參加了77年和78年的高考,成績比較差,只考了一百多分,遠遠達不到中專的錄取分數線。
眼見高考無望,便打起了歪主意。
她有這個條件。
榮全新的父親榮立明當時就是秀林縣高巖區教育組的副組長,類似于后世的學區負責人,在高巖區也算是個能人。
榮立明竊取了劉英的錄取通知,讓自己女兒榮全新冒名頂替,去參加了政審和體檢,又上下打點,疏通了各種關系,榮全新成功過關,化名劉英,被楚州師范學校錄取。
當時沒有身份證,只要戶口本,再加上公社的介紹信,就能確認一個人的身份。
造假難度很低。
其實在沒有全國聯網的時代,這樣的造假,難度都不高。
至于榮立明父女為什么選擇竊取劉英的高考成績,原因也很簡單。
劉英的高考分數不算多高,勉強過了大專錄取線。這樣的高考成績,不被錄取也屬正常。榮立明身為高巖區教育組的副組長,十分了解內情。
所以,竊取劉英的高考成績,不會引起多大的關注。
倘若竊取一個高分考生的成績,就比較容易露餡。高分考生,一般來說,是不可能沒有大學錄取的。
劉英這樣的成績,剛好。
反正按照當時的政策,不管是大學大專還是中專生,國家都包分配。
畢業就是“吃國家糧”的。
百分之百的跳出“農門”。
以榮全新的底子,真讓她去名牌大學就讀,恐怕也跟不上班。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高巖區能考上大學的人本來就不多,和榮全新年紀差不多的女孩,更是少之又少,這個劉英,簡直就是上天“賜給”他們老榮家的“大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