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吧……劉弘毅同學,你這有點危言聳聽了。”
調研團那邊一位教授有些不以為然地說道。
趙遠方和劉弘毅關系好,時時刻刻注意抬高他的身份,這位教授和劉弘毅可沒有什么交情。而且,實話說,對于劉弘毅被選為學校第一屆科學技術發展委員會委員,學校很多骨干老師,是非常不服氣的。
憑什么?
根本不需要有多高的政治敏感性,也能知道,慶華大學第一屆科技委員,在學術界是何等分量。
慶華大學的教授們,如果在自己的專業沒有極其杰出的貢獻,沒有泰斗級的科研地位,可能一輩子都不可能入選學校的科技發展委員會。
趙遠方入選科技委,都已經讓許多人很“不爽”了。
但好歹他也是三產辦主任,而三產辦就掛在科技委下邊,是學校的“實權部門”,別人雖然不服氣,也只能私下嘀咕。
尤其是三產辦發展勢頭極其迅猛,為學校增加了大量的“額外收入”,學校干部職工的福利待遇,因之提高了不少。照這個勢頭發展下去,趙遠方將來很有可能成為學校領導。
最重要的是,三產辦已經解決了全校所有教職員工子弟的就業問題。
幾乎一半以上的教職員工家里,都有人在三產辦下屬的企業上班。
這可就更不能得罪了。
自家小孩就“捏”在人家趙主任手里頭呢。
劉弘毅這個科技委員,算是犯了“眾怒”。
只是平時沒啥機會當面發飆而已。
教授也都是要面子的人,總不能直接跑到計7班去懟劉弘毅吧?
那成何體統?
現在這不機會來了嗎?
劉弘毅正色說道:“呂教授,這不算是危言聳聽。戰爭剛剛結束,一定會有很多國外的勢力,對這場戰爭感興趣。同時我們國家決定對外開放,也會有許多商業間諜涌進來。”
劉弘毅的腦海里,已經浮現出后世許多人都耳熟能詳的“宣紙泄密事件”。
改革開放初期,小本子派了一個所謂的訪問團隊,訪問宣紙制造工廠,因為當時的人們完全沒有任何知識產權的意識,也沒有任何保密意識,完全不知道“商業間諜”為何物,竟然帶著本子的訪問團隊,參觀了整個宣紙的制作流程,對每一道制作工藝都詳細講解,甚至將“紙藥配方”都毫無保留地提供給了小本子。
導致這千年的“民族瑰寶”被本子人輕而易舉地偷師而去。
隨后,本子大規模仿制宣紙,銷量很快就超越我國,成為全球銷量第一。
這是一個令人無比痛心的泄密事件。
劉弘毅并不清楚此時的嶺南省有哪些全世界聞名的傳統工藝產品,但想來,肯定也是不少的。
可千萬不能讓人莫名其妙就偷學了核心技藝。
只不過“宣紙泄密事件”暫時尚未發生,劉弘毅自然也不能拿出來舉例。但“戰爭”這兩個字,還是很有“震懾力”的。
劉弘毅一提這茬,呂教授就不好說什么了。
“商業間諜”神馬的,他沒接觸過,“敵特分子”他還是知道厲害的。不過還是“哼”了一聲,不服氣直接寫在臉上。
趙遠方急忙說道:“老呂,弘毅同志提醒得很有道理。大家在幫南方同志翻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一些涉及到機密的東西,不要隨便給人翻譯。同時也要提醒地方的同志注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