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慶華大學三產辦干到這樣規模,效益還這么好的,絕對是頭一家。
關鍵賺到錢還不算,還搞到許多的科技書刊,極大的充實了學校圖書館的館藏。現在,很多外校學生,都會跑到慶華大學圖書館來找書看。
劉弘毅想了想,說道:“老師,咱們三產辦在郊區搞工廠,想好什么名字了嗎?”
“名字?”
“名字不就是三產辦和電器廠,家具廠嗎?還有微機廠……”
“這也太零零散散了吧?”
劉弘毅忍不住好笑。
“聽上去一點都不高大上,不威風不霸氣。”
“那你說,起個什么名字威風霸氣?”
趙遠方抿了一口小酒,也有點好笑地反問道。
“不如,就叫慶華園吧。”
“別瞎扯!”
趙遠方笑著訓斥了他一句。
這個名字也能亂用的?
劉弘毅本來也是和他開玩笑,當即說道:“慶華園不行,那就加倆字。叫慶華工業園!”
“哎……”
趙遠方頓時眼神一亮。
“慶華工業園?”
“這名字可以啊……”
“豈止是可以,簡直是太可以了。”
劉弘毅便自吹自擂。
“我的建議呢,是這個工業園咱們還可以搞大一點,不但我們自己的工廠可以建在里邊,就算是其他學校的工廠,符合條件的,都可以建在里邊。”
“這樣一來,就可以發揮規模效應了,比我們一個學校單干,實力要雄厚得多。”
“畢竟每個高校,都有自己的優勢科研項目。”
“要是能搞強強聯合,沒準這個慶華工業園,以后能成為咱們大北都的一道風景線,還能成為納稅大戶!”
“這個功勞,那可就大了。”
“老師,說不定以后啊,您也能當上北都的工業書記!”
趙遠方能不能當上北都的工業書記,是個未知數。
只能說,照這個方向發展下去,還真有可能。
但劉弘毅絕對沒有想到,他進入慶華大學這一年多時間的騷操作,已經有可能改變老校長邰正陽的人生軌跡。
起因還是他提議搞的那個“大工業園”。
問:誰是劉弘毅同學在慶華大學的第一“死忠粉”?
答:趙遠方老師!
得到劉弘毅的指點,趙老師二話不說,擼起袖子就開干,親自動手,寫了一份洋洋灑灑三千字的報告,呈報給了邰校長。
當然,按照趙遠方老師一貫的“標準操作模式”,這個報告寫成之后,肯定是要請劉弘毅同學幫忙“校對”一下的。
說老師向學生請教,多多少少有點不好意思。
但學生給老師的“稿子”校對一下錯別字,再打印出來,那就很正常了。
尊師重道,一點毛病都沒有。
就是,趙老師這份報告,錯別字似乎有點多。
總共三千吧,劉弘毅給他改了差不多兩千字……哦,說是改了兩千字也不完全對,嚴格說起來,是增加了兩千字左右,最終這份報告,變成了五千字。
并且直接就打印好了。
趙遠方也直爽,看過之后,非但沒有責怪劉弘毅亂改老師的報告,反倒喜笑顏開的:“弘毅,還是你說得更加透徹,也能抓住重點。我要是領導啊,這個報告一看,就沒有不批準的理由。”
那是。
劉弘毅自己當了那么多年的領導,對于要怎樣寫一個報告才能打動領導,那可太有心得了。
完完全全就搔到了領導們的癢處。
如果說,在國家沒有決定改革開放之前,劉弘毅是絕不會寫這么一份報告的,建工廠還得拿“賺外匯”說事兒,要不然,很可能“羊肉沒吃到惹一身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