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級領導看到這幾份報告之后,十分高興。
據知情人士透露,上級領導反復看了好幾遍,尤其是南方考察團的調研報告和成立“慶華工業園”的報告,甚至還用紅筆將其中的重點劃了出來。
“好,好啊,這個邰正陽同志,還真是與眾不同,慶華大學交到他手里,真的變化很大啊……”
“那個,你們把邰正陽同志的基本情況整理一下,拿給我看看!”
上級領導這個話,是對秘書人員說的。
秘書人員就意識到,已經年近七旬的邰正陽校長,恐怕短期之內是很難離休了。
也許,他都不一定會在慶華大學校長的位置上繼續干下去。
79年6月份,慶華大學學生會主席團會議。
大家在商量一個比較重要的工作。
今年暑假,學生做何種安排。
眼下的慶華大學,或者說全國各地的所有大中專院校,和后世的高校,還是有些區別的。后世高校放假就是放假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但是在79年,大學生都是寶貴的人才。
一個暑假差不多兩個月時間,要是啥都不做,全都回家去躺平長膘,絕對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大學生本身,也并不喜歡這種無所事事的假期。
他們非常渴望能利用假期做一些對人民群眾有意義的工作。
學校自然也是極其支持這種風氣的。
可以為學生們積累寶貴的社會實踐經驗。
這樣的工作,自然是由學生會來主導的。慶華大學的學生會,可不是擺設。
當然,學生會做出決定之后,還需要報學校團委批準,如果需要資金支持的話,還要報校長批準。
不過對于如今的慶華大學而言,學生會活動所需要的“那點兒錢”,壓根就不在話下。
只要打了報告,邰校長那邊,批得那叫一個利索。
也不看看現在誰是學生會副主席。
雖然因為資歷問題,劉弘毅目前在學生會之中排名最末,可打報告要錢這種事吧,從來都是他去搞定的。到目前為止,只要劉弘毅出馬,撥款申請還從未被駁回過。
今年暑假的學生會活動,主要是三個大方向。
第一個,是對口支援市里各個單位的外文翻譯工作。
這一點,尤其要緊。
全國都缺翻譯人才,連慶華大學自己都缺。
為什么缺?
因為慶華大學這一年多來,接收了三萬多冊外文科技書刊,邰校長有意將其中最重要的論文,都翻譯成中文。
雖然說,直接看原作,效果最佳。
可目前大家的外語水平就那樣,大多數學生看外文原作,還是比較吃力的,尤其是科技類論文,一個理解錯誤,那就離題萬里了。
凡是懂行的都知道,搞科研,最怕的就是搞錯了方向。
所有一切努力,都做了無用功。
對于這個難題,劉弘毅提出來的解決辦法是,學校的科技書刊,利用上課階段的課余時間組織人員翻譯。暑假這個完整的時間段,還是要盡量抽出人員來支援市里單位的工作。
這也是國內最高學府應該有的責任擔當。
第二個暑期活動安排,則是送醫下鄉,送課下鄉。
什么叫送醫下鄉?
這個很好理解。
就是組織醫學院或者醫學系的同學,下鄉去為社員同志們看病,送醫送藥。
這一點不用考慮。
因為慶華大學并沒有醫學系。
在劉弘毅的記憶中,還需要等二十來年,慶華大學才會正式成立臨床醫學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