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話,叫“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其實用在很多方面都是可以的。
想要“壞事變好事”,就看你怎么樣去活學活用了。
艾高峰忍不住點了點他的鼻子,笑罵道:“你這家伙,小小年紀,怎么這樣奸詐狡猾?”
劉弘毅笑道:“艾伯伯,這個評價可不高啊……”
“其實呢,不管做什么工作,道理都是差不多的。想讓老同志們真心實意幫你的忙,前提是要給他們實實在在的好處。”
“想要把大寧的各項工作搞上去,同樣也要給那些肯干事敢干事的人實實在在的好處。”
“不管到了什么時候,城市與城市的競爭,省與省的競爭,甚至國與國的競爭,歸根結底,都是人才的競爭。”
“誰的人才政策更好,更能落到實處,誰的競爭能力就越強。”
“我們楚州這兩年之所以能發展這么快,不就是實行了新的政策嗎?”
“大家跑到楚新來,能找到工作,能賺到工資,生活能過得比以前更好,他們就能安心干下去,并且主動出謀劃策,把工作做得更好。”
大人物忙著接待大人物,劉弘毅這個“小人物”,則忙著接待青木副社長。
青木賢一不是一個人來的,他帶過來一個小團隊,加他自己在內,一共三個人。
這次熟門熟路的,都不用誰陪同,自己搭車就到了楚州火車站。
劉弘毅開著車去車站接他。
公家的車,還有外貿那邊的人陪著。
全套程序還是要走的,樣子必須要做出來。
而且,這次青木賢一是真回家鄉投資的。
他給劉弘毅介紹了同行的兩位本子國伙伴,一個叫佐佐木,一個叫渡邊。你沒看錯,就是“渡邊太君”那個渡邊。
兩個本子也比較年輕,都是三十幾歲模樣,這個年齡段的人,多少還有些闖勁。
“劉桑,佐佐木君和渡邊君,都是我的好朋友,他們這次打算在楚州搞一個生產小型錄放機的工廠。是我們共同出資,技術也由我們提供,貴方只需要提供場地,生產工人以及建立銷售渠道。”
青木賢一言簡意賅地介紹了此行的來意。
劉弘毅非常高興。
此前,青木賢一只是給楚州外貿部門打了電話,說要回家鄉進行投資考察,具體沒說是什么項目。他提出來,最好是能和劉弘毅詳談。
劉弘毅一開始的時候,還以為他只是先期考察,不料連投資人都帶過來了。
這就非常之有誠意啦。
對此,劉弘毅自然是十分歡迎。
楚州要高速發展,大力利用外資和先進技術,是必經之路。
七八十年代,本子國在小型家用電器方面的技術,確實是領先全世界的。青木賢一他們選定了這么一個投資項目,也可謂很有眼光。
至少在今后二十年之內,小型錄放機都很有市場。
不要問為什么,問就是你沒有學過英語?
“歡迎歡迎……”
劉弘毅以十分流利的日語和他們溝通。
外貿的人在一旁陪著笑臉,完全聽不懂。
這要是在其他地方,劉弘毅肯定會要求外貿那邊提供日語翻譯,但在楚州就沒必要。誰還能信不過他這位地委二把手的公子么?
緊接著,青木賢一又提出要求:“劉桑,我們這次過來,是純粹的私人投資,是我們三個人的個人行為,和公司沒有關系。所以我請求,這次在楚州地區的投資考察,也低調進行,不要驚動太多的官方人物,更不要發表任何新聞報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