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看上去您老人家心情很好啊。”
見禮之后,劉弘毅笑著打趣。
邰正陽笑著說道:“還行……現在啊,局面不錯。”
“經過這幾個月的嚴打活動,各地混亂的治安局面,得到了迅速的扭轉,人民群眾對此表示非常的滿意,不斷有人給公安機關和黨政機關送錦旗,寫表揚信。還有直接給報社寫表揚信的……事實證明,當初這步棋走對了。”
“治安搞好了,群眾才能安下心來干工作,搞生產。”
劉弘毅笑著點頭。
實話說,搶先一步在鎮南展開嚴打活動,劉弘毅雖然決心十分堅定,但心里也不是沒有一點擔憂的,那就是怕引發反彈。
生怕在某些同志心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聯想。
現在看來,效果非常之好,邰正陽給予了官方肯定。
“另外啊,大伙兒到楚州考察過后,都大受啟發,回來之后,干勁十足。龍祥那邊,已經搞起來十幾個工廠。”
“弘毅,你的建議是對的。邊境地區確實要備戰,一些特別重要的工礦企業不敢隨便就搞,但普通的企業工廠,關乎群眾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工廠,卻是可以搞的。”
“這些中小型的工廠,搞起來不太費勁,地方上也有這個技術力量。真要是再次發生什么事,就算把壇壇罐罐都打爛了,也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
“這個,確實是一條很好的解決途徑。”
邰正陽說著,臉上流光溢彩的,頗為興奮。
備戰為什么和發展生產之間有矛盾?
就是因為,其一,備戰會牽扯到邊境地區干部群眾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讓他們不能全副身心投入到生產建設之中去。
其二就是害怕再次打起來之后,好不容易搞起來的企業工廠一夜之間報廢。
而劉弘毅提出來,大力發展輕工業和農業經濟生產,搞中小型企業,借鑒楚州地區的經驗,“全民上陣”搞生產,發揮每個人的活力,就是很好的應對之法。
船小好掉頭嘛。
就算打爛了一些也不怕,重建起來也快。
這個思想包袱一旦放下,思維馬上就放開了。
放心大膽地干。
劉弘毅正要開口,一位六十幾歲的女同志走過來,笑著“呵斥”道:“老頭子,怎么回事啊?人家小劉和小黃千里迢迢地過來看你,茶都不讓人喝一口,就急著談工作。”
“真是的!”
“哈哈,這是我愛人!劉慧。”
劉弘毅和黃永輝急忙起身行禮。
“師母好!”
“阿姨好!”
“好,好……”
劉慧也是那種知書達禮的知識女性,氣質嫻雅,滿面慈祥。
“小劉,小黃,你說你們來就來了,還帶那么多東西呢?甚至都還有東北那邊的土特產……老邰,這下子你可有口福了,老大一袋子干榛蘑,還有紅腸和椴樹蜜,都是你最愛吃的。”
邰正陽就很詫異:“榛蘑?紅腸?椴樹蜜?弘毅,小黃,你們上哪弄的?”
劉弘毅和黃永輝都是靜江人,給他帶一些靜江特產,比如黃花菜,剁辣椒,霉豆腐之類,完全可以理解。榛蘑,椴樹蜜和紅腸這種地標特別明顯的東北特產,他們打哪弄來的?
黃永輝就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說道:“邰書記,是弘毅弄的,我可沒那個本事……”
劉弘毅笑道:“校長,您還記得全旭嗎?就是我們計算機那個東北大漢……虎背熊腰的那位。我跟他是室友,關系特別鐵,我委托他幫忙在老家搞的。他有個叔叔,在龍江省農墾總局當供應部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