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塑料薄膜的工藝,我們本省就有,都不必求人。”
“工廠建起來就行。”
“至于高效率的大棚栽培技術,這個需要農科院那邊的專家進行研究。但在新技術沒有開發出來之前,老辦法可以先用。產量低點沒問題,就當是探索了。”
“反季節蔬菜比當季蔬菜賣得貴一點,也是可以接受的。”
“只要市場認可,那就問題不大。”
“我們搞改革開放,本來就是摸著石頭過河。以后啊,市場的行為就交給市場,政府不宜干預過多,只需要提供政策支持和技術支持就行。”
“甚至技術支持都可以搞有償服務。農科院研究出來新的大棚栽培技術,可以技術入股,和資金方一起開發搞大棚種植公司。也可以提供有償的技術幫助,收取一定的指導費。”
“這樣一來,既活躍了市場,搞活了經濟,又為科研提供了資金,實現可持續發展。政府這邊,也能減少一些開支。”
“我看,可以在大寧和楚州各找一個郊區縣作為試點,推廣大棚種植,到時候,整個全省的蔬菜供應,基本都能得到解決。甚至還可以銷到臨省去,既豐富了居民的菜籃子,又發展了生產,一舉兩得。”
只要一談到工作,劉弘毅那“氣勢”就上來了,時不時的揮一下手,加重語氣。
要不是他面容實在年輕,否則,單聽他說話,誰不認為他是資深領導干部?
劉楚安抽著煙,兩眼光彩熠熠的,說道:“艾書記,我看,值得嘗試一下。”
大年初一,艾高峰心情極佳,禁不住調侃了一句:“凡是你兒子提出來的建議,你有過一次反對的嗎?”
劉楚安笑道:“他說得有道理,我自然不反對。”
艾高峰不由得感嘆道:“他什么時候說得沒道理了?”
同樣參與了這個家宴的司機和秘書,都有些駭然。
艾高峰現在可是省委領導。
他如此評價劉弘毅,當真是乖乖不得了。
不要說劉弘毅是劉楚安的兒子,是艾高峰的準女婿,就算是一個普通干部,被艾高峰如此評價,前途也是不可限量。
“弘毅啊,這個試點可以搞。”
艾高峰隨即做了決定。
“但是,省農科院那邊,你得抽空去走一趟。把你腦子里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都和他們說一說,讓他們也受受啟發。王工現在是農科院的副院長兼總農藝師,你去找他。”
王工也曾經在陽溝農場待過,飼料配方就是以他為主搞出來的。
也算是劉弘毅的“老熟人”。
劉弘毅去找他,絕對會得到高規格的接待。
“好,我找個時間去給他拜年。”
初一這一天,劉弘毅跟著劉楚安,在省里拜年。
除了邊至誠黃建國和黃安平家里,省長家里肯定也是要去的,劉弘毅建議鄭國生家里也要去拜訪一下,還有分管農業工作的一位副省長。
因為劉楚安以前是楚州地區農業工作領導小組的副組長,和分管農業工作的省某委會副主任(現在改稱副省長)之間,也打過幾次交道。
現在當了楚州地委第一書記,又到了大寧,不上門去拜個年,說不過去。
至于鄭國生那里為什么要去呢?
鄭國生是省委常務副書記,三把手,也是省里出了名的“反對派”,資歷非常之老,年紀也是省委班子之中最大的,有時候連邊至誠都拿他沒多少辦法。
劉楚安去他那里走一下,拜個年,也是一種尊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