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身子輕輕柔柔的,毫不費力。
李清桐便親昵地摟著他的脖子,小心地揉了揉他的頭發。
咯咯地笑個不停。
80年2月,劉弘毅回到慶華大學。
準備組建課題組,研究戰場微波監測系統。
因為信息不透明,劉弘毅此前并不清楚,這玩意的原型機,我們已經搞出來了。
在組建課題組的過程中,趙遠方才告訴他最新消息,軍方那邊,三年前搞出來一臺原型機,但是目前還沒辦法投入實用。
“為什么呢?”
劉弘毅又是驚訝又有幾分好奇。
沒想到已經搞出來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原型機。
還以為沒起步呢。
趙遠方說道:“太大了,那玩意,有一間房子那么大,光機器就有上百噸重,根本沒辦法移動,只能說攻克了從無到有這一個環節,想要實用化,那還早得很。”
“老師,您這個消息,從何而來?”
趙遠方嘿嘿一笑,說道:“你說你要搞這個東西,齊校長就親自出馬,找了部隊科研系統的一位大拿,是齊校長的老同學。說來也巧,這位邱教授,正是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雷達項目的總師。”
“弘毅,怎么說還是你小子有面子,因為你要搞這個項目,齊校長特別上心。”
趙遠方說著,也有幾分感嘆。
這個待遇,在慶華大學不說獨一無二,能享受到的也沒幾個。
就算是科技委員之中,也只有那幾位德高望重的科學院學部委員能夠相提并論。
其他在學術界聲望稍次一點的科技委員,可輪不到齊校長那么看重。
劉弘毅禁不住調侃道:“老師,那還不是怪您?誰讓你總是幫我在校長面前吹牛的?”
齊校長,你別信他,凡是這小子要搞的項目,那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這話,是趙老師您說的吧?
既然有百分之百把握,那齊校長肯定上心啊。
正如劉弘毅所言,賣家電也好賣家具也罷,都只是權宜之計,為慶華大學積累第一桶金。慶華大學要想坐穩這個“全國第一”的寶座,那就必須在科研領域有創新,不斷地有重磅研究成果面世。
雖然慶華大學第一個在國內高校成立科技發展委員會,第一個成立三產辦,第一個編纂《科技全書》,第一個建起來慶華科技工業園,但其他大學,尤其是北都大學,正在奮起直追。
北都大學也成立了科技委,成立了三產辦,正在編纂《科技全書》,就差一個北大科技工業園。
這個第一之爭,想要分出勝負,非朝夕之功。
有源相控陣雷達,這玩意要是能小型化實用化,那可乖乖不得了!
那絕對是軍事科技領域的特等功!
“你別嘚瑟,我就問你,這東西,你還搞不?”
“科研資金我可是為你準備好了。你要一千萬,我一分錢不打折扣。雖然現在一次性拿不出那么多錢,只能先給你一百萬。但你給我半年時間,我肯定能給你把一千萬調配到位。”
這個待遇,那就連學部委員都沒有。
趙遠方只對劉弘毅如此特殊。
其他人,誰來了都不好使。
你以為一千萬是大白菜嗎?
給誰都是給。
眼下的一千萬,按實際購買力,至少也能折抵后世幾十個億。
關鍵劉弘毅已經給慶華賺了好幾個一千萬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僅僅“工業自動化”這一個項目,每年都能給慶華三產辦這邊創收幾千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