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出發前,邱總師說得明明白白,測試的事情,以劉弘毅的意見為主。
如果是半年前,邱總師說這話,除了慶華大學自己的團隊外,其他所有人都會嗤之以鼻。
劉弘毅是誰啊?
就敢當“二哥”!
不過就算有意見呢,大伙兒也不好公開說出來,一方面,是看邱總師的面子,另一個方面,當然是看人民幣的面子。
邱總師說了,所有科研資金,都由慶華大學提供,而劉弘毅,是慶華大學派到課題組的代表兼“財務總監”。
什么叫財務總監,那就是,課題組的所有支出,都需要通過財務室的審核,最終必須劉弘毅簽字,才能拿到錢。
這個科研資金,是專項管理的。
為了嚴格財務制度,實行的就是“一支筆”審批。
這支筆,不在課題組長邱元慶手里,而是掌握在副組長劉弘毅手里。
所以,盡管課題組的三個副組長沒有正式排名,但劉弘毅是實際上的第一副組長。
沒說的,這個叫劉弘毅的“小孩子”,百分之百是齊森校長的親戚。
必須得是親外甥!
也就他倆不同姓,不然,必須得是親侄兒。
否則,你都無法解釋,為什么堂堂慶華大學校長,會對一個大三的學生,如此關照有加。
不僅僅一口氣給了一千萬的科研資金,并且承諾,如果一千萬不夠,后續還可以再給。
除此之外,課題組的組建,齊森校長也是不遺余力地推動。
這樣的大型課題,絕不是一個單位可以獨立完成的,慶華大學不行,邱總師所在的研究所也不行,必須得是多單位合作。
有些單位,甚至都不在北都。
比如集成電路小型化的研究,就交給了玉蘭的科研九所。
和北都遠隔一兩千里地。
沒有齊森校長親自出馬協調,靠劉弘毅是無論如何都完不成這個任務的。
據說,為了促成這次合作,齊森校長親自去面見了大領導,當面向大領導闡述了這個課題的重要性,連遠在鎮南的老校長邰正陽書記,也親自趕到北都,面見大領導,和齊森校長一起力爭支持。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力度,這個課題組才最終得以快速組建完成,投入實戰。
但是一個多月之后,課題組原本的那些“風言風語”就消失一空。
因為劉弘毅所帶領的計算機組,成功完成了算法的優化。
僅此一項,就能讓原型機減重一半以上。
需要用到的晶體管,減少了許多。
這就為集成電路的小型化和簡易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晶體管和集成電路,就是后世耳熟能詳的“芯片”的前身。是現代電子技術和信息產業發展的基本前提。
在芯片技術尚未完全成熟的時候,小型化的晶體管和集成電路,依舊在很多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今年五月,從西北某基地發射往南太平洋的“德服5型”快遞,彈體里使用的就是小型化的集成電路。這個集成電路的研制者,就是玉蘭的科研九所。
這次成功試射,射程超過8000公里,徹底震驚了全世界,令國家的綜合國力,躍上一層樓,也讓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們刮目相看。
相控陣雷達的算法大幅度優化,這是硬實力,一點都沒辦法投機取巧。
這個劉弘毅就算在其他方面都還不能令人完全服氣,至少在數學和計算機方面,他絕對是個天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