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森當即表態,慶華大學全力以赴,只收成本,不賺一分錢。全當是為國家做貢獻,為兩省邊境的群眾謀福利。
齊校長這個積極的態度,贏得了兩省領導和軍方首長的高度肯定和贊譽。
“對,這才是我們慶華的格局!”
邰正陽高興地夸獎。
齊校長悄悄的給老校長交了底:“老校長,劉弘毅那小子給我打電話了,他說啊,這個生產任務哪怕虧本都要做好……這是千金市馬骨!”
“這可是我們國內第一個實用化的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雖然功能還比較單一,性能也談不上強大,甚至可以說有些弱,但最起碼能用。這就是一切的基礎。”
“等這批設備上了前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國家和部隊一定會對這個項目高度重視。”
“在后續的研究改進之中,那我們慶華必定要占據一席之地,甚至有可能以我們慶華的科研團隊為主來繼續進行攻關。”
“以后啊,這個相控陣雷達的應用前景特別廣泛,空軍海軍都能用,而且必須用。”
“到時候,這些單子,都得由我們慶華的工廠來生產。”
“劉弘毅說,先不說經濟賬,就算是政策方面,我們就能占據先機。以后國家有什么重大的科研任務,頭一個想到的,就得是我們慶華大學。”
邰正陽哈哈大笑,滿心喜悅。
“就說了,這小子從來都不肯吃虧的。有時候表面看著是不賺錢,甚至還吃點虧,但長遠來看,他總是會占到最大的那個便宜。”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慶華大學并不是真正的生產單位,也不是私人企業,是明定的副省部級高校。
邰正陽,齊森都是硬扎無比的副省部級高級干部。
正是有了劉弘毅的諸多謀劃,邰正陽才得到上級領導的看重,在古稀之年,出任一省封疆大吏,達到了個人事業的巔峰,青史留名。
齊森遠比邰正陽年輕,剛剛六十出頭。
慶華大學在他的領導之下,大放異彩,各方面遙遙領先,同時政治站位又高,愿意為服務國家大局出大力氣,寧愿自己吃點虧也要為國家做貢獻。
就問在上級領導眼里,他齊森是不是個好同志?
當上級領導打算給他進一步壓壓擔子的時候,其他領導,誰會反對呢?
和邰校長一樣,齊森校長并不是官迷,他是大知識分子。
但還是那句話,男人這一輩子,就圖個“生前身后名”。大知識分子也一樣有“光宗耀祖”的一點點“虛榮心”。
上級領導一定要給他壓擔子,讓他負責更重要的工作,走上更重要的領導崗位,齊森校長也絕不會推辭。
而且劉弘毅所做的一切,慶華大學也是受益最大的一方啊。
“老齊啊,這個事可千萬不能馬虎,這關系到我們慶華大學的聲譽,也關系到幾千萬群眾的切身利益。質量方面,你轉告趙遠方,一定要把好關。”
邰正陽又叮囑了一句。
“放心吧老校長,老趙那個人,你還不清楚嗎?”
“那就不是個會馬馬虎虎的人!”
顯然,這兩年來,趙遠方的努力,兩位校長都看在眼里了。
“哈哈,那倒是。當初劉弘毅推薦小趙搞三產辦,我還有點擔心,怕他一個書生,管不好這些事。現在看來,還是弘毅那小子有眼光,信得過自己的老師。”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劉弘毅還為國家發掘了邰正陽,齊森這兩位“國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