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楚安朝他點點頭,說道:“項書記,情況是在不斷變化的。以前是計劃經濟,現在搞改革開放,解放思想,全國各地都開始大搞生產,生產出來的東西,會越來越多。但市場是有限的。”
“很快,品質差價格高的產品,就會滯銷,賣不出去。”
“尤其是經濟特區,是以出口為主的。”
“國外市場的競爭,遠比國內市場要激烈得多。他們不但要求品質好,還要求價格便宜。如果我們不做市場調查,我們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沒有競爭力。”
項書記還是有些不理解,說道:“可是外貿出口這一塊,不都是外國人給我們單子,我們按需生產嗎?他們要什么我們就生產什么呀……”
就代加工!
劉楚安搖搖頭,說道:“項書記,這只是最簡單的外貿出口模式。主動權完全在外國人手里。說白了,別人自己不愿意生產的,沒什么利潤的單子,他們才會給我們來做,就是看中了我們人工便宜,原材料也便宜。”
“這樣的外貿出口,其實就是個加工廠。我們最多就是賺個辛苦錢,完全沒有任何自主權。”
“我們之所以主動搞市場調查,就是在爭取主動權。”
“我們生產的產品,都是群眾最迫切需要的。所以產品經常供不應求。”
“我們擴大生產線或者建新工廠的時候,心里就不慌。”
“這個道理,用在外貿出口方面,其實也是一樣的。”
“我們要主動出擊,掌握主動權,不能讓外國人卡我們的脖子!”
“啪啪啪……”
會議室突然響起掌聲。
眾人一愣,趕緊跟著鼓掌。
“對頭!”
“這個思路完全對頭!”
“同志們的腦筋,都要換一換才行啊。什么叫解放思想?這就叫解放思想嘛……”
“我們想要賺錢,尤其是賺外國人的錢,怎么賺呢?”
“劉楚安同志這個思路就很對頭。”
“要主動去搞市場調查,主動把產品打出去,不要等著魚兒自己來咬鉤……就算等著魚兒自己來咬鉤,那也要打個窩子嘛……”
眾人都笑了起來。
這個比喻非常的形象。
“老項,你們幾位特區的領頭人,在這個方面,要多向楚州學習,取經。”
幾位特區負責干部便紛紛點頭稱是。
劉楚安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幾位領導,我們打算在四個特區都搞一個辦事處,還要請幾位領導開個綠燈啊。”
徐啟迪忍不住笑道:“楚安同志,你這個生意經硬是要得!”
當著這么多大人物的面,求個“方便”,就說四大經濟特區的負責干部,要不要給他這個面子吧?
“哈哈哈,可以可以,完全沒有問題。”
項書記率先表態,其他三位負責干部也都笑哈哈地答應下來。
楚州地區在他們的轄區內開設了辦事處,香火之情就算是結下了。現階段,楚州“恐怖”的建廠能力和大生產能力,是經濟特區都十分需要的。
楚州要是把一些急需的工廠開到特區去,就能給大伙兒撐起最早期的“場面”。
這是典型的雙贏。
劉弘毅一早就在籌劃著,要在幾個特區都圈一大塊地皮。
當然不是他個人去圈這個地皮,而是以楚州地區的名義去圈。三十年四十年后,這些地皮都將是天價。很可能會成為楚州地區最大的財政收入來源之一。
當然,金云峰的好韻飯店,那也是要開過去的,地皮也要圈小小的一塊。
也不用多,核心地段圈個萬把平,也就差不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