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他個人的威望以及地委行署的威信,都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唯有那種真正一心為民,心底無私的人,才能做出這樣的決定來。
當然,劉弘毅很清楚,哪怕是這種模式,其實也是可以預演的,到后來,很多地方甚至變成了純粹的作秀。
但至少現在,他知道,他老子不會作秀。
劉楚安是真心誠意要給基層群眾解決問題。
“弘毅,想個辦法,我們能不能靠近一點去,現場觀摩一下?”
辛元嘉隨即說道。
這種新鮮事,回到北都之后,肯定要跟他家老頭子匯報的,那自然是了解的情況越詳細越好。否則,他回去跟自家老子說,就是擠在最外邊看了個熱鬧,不免丟人。
也會被人看扁了,覺得他沒啥能力。
“好,我來想辦法。”
劉弘毅也很想近距離欣賞一下他老爹的風采。
這個辦法還是很好想的。
畢竟他是楚州地區第一衙內啊。
地委大院那邊,幾乎大家都認識他。
劉弘毅當即帶著大伙兒繞到地委大院的側門,從那里進去,很快就來到了地委大院的大門口。
地委大院門口,有一塊比較大的空地,勉強也算是個小廣場。
擺著兩排桌子,劉楚安,司馬武,周凡新,李凱云等地委行署領導,還有楚新縣和地區一些局委辦的領導,大約二十來人,坐在那里。
桌子之前,還擺放著幾排凳子,這是給前來反映問題的群眾坐的。
劉楚安面前,擺放著一個麥克風,連接著兩邊的高音喇叭。
見了這個架勢,劉弘毅忍不住笑了起來。
這是最原始版本的“電視問政”啊!
因為背對著地委大院門口,所以劉楚安司馬武等人,都沒有察覺到劉弘毅他們已經到了身后。
劉楚安正在接待一位三十來歲的年輕男子。
看得出來,這個年輕男子十分激動,也有幾分緊張,走到劉楚安面前,先就給他敬了個禮,動作很標準,應該是位退伍軍人。
“劉書記,你好……”
“我叫韓才林,是部隊退伍的,老家是楚新荷塘區的,目前,我在盛飛加工廠學車工……是我舅舅開的……是這樣的,劉書記,我的小孩,今年七歲,明年就該上小學了……可是我們兩口子都在城里做事,家里沒人了,現在這個小孩上學,成了一個大難題,這邊的小學不收他……”
韓才林斷斷續續的,把自己遇到的困難說了出來。
劉弘毅嘴角浮起一絲笑容。
作為楚州市“曾經”分管過一段時間教育的副市長,他就經常遇到這種問題。那就是進城務工的人員,小孩子的上學和教育問題。
只是沒想到,1981年年初,楚州地區就遇到這個問題了。
主要還是楚州地區這幾年發展速度太快,各種小作坊小工廠如同雨后春筍一般冒了出來,鄉村地區進村務工的人員,數量暴漲。
子女入學的問題,自然就“提前”爆發出來了。
這位韓才林,作為農村退伍兵,肯定是沒有工作安排的,所以他現在就是個普通的農民工。
劉楚安客氣地請他落座,然后說道:“韓才林同志,你這個問題,我現在就給你答復。所有進城做工的人,子女就近入學。”
“地區,會就這個問題馬上開會,商量出具體的辦法之后,下一個文件,全地區都要按照這個文件執行。你們做父母的在哪里工作,小孩就在附近讀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