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說武器的設計,難度并不大。
早在六十年代,我們就從安浪那邊得到過鷹醬的一次性火箭筒,設計構造啥的,早摸透了。
劉弘毅就笑了,身子微微往前湊,壓低聲音說道:“老師,特種塑料,咱們有了!”
“啊?”
譚德喜猛地抬頭望著他,滿臉震驚。
“在哪?”
“哪里生產出來的?”
劉弘毅笑道:“老師,您啊,對現在的楚州,了解得可不太夠哦……龍河縣塑料廠,現在就能生產武器級的特種塑料。”
好吧,龍河縣就是青木賢一的老家。
手里捏著左一賢的“經濟命脈”,劉弘毅盯上的,就是特種塑料這一塊。當然,還有碳纖維。
不過碳纖維的難度有點大,左一賢也拿不到核心的技術資料。
但特種塑料嘛,問題就要好解決得多了。
青木賢一所在的株式會社,就是生產特種塑料的。
“啊?真的?”
譚德喜大喜過望,差點跳了起來。
只要能生產武器級的特種塑料,那便攜式一次性火箭筒的最大問題就已經解決了。筒體絕大部分采取塑料制造,重量能夠大大減輕。而且成本也低,完全可以打過就丟。
“老師,要是沒有這個把握,你覺得我會貿然提出來搞一次性火箭筒嗎?”
“那,那鋁材呢?”
譚德喜有點忐忑地看著他。
劉弘毅微笑說道:“老師,鋁材的問題,倒還沒有徹底解決。但咱們現階段也沒那個需要大范圍列裝啊。先把樣品搞出來,通過驗收。然后生產一批,夠前線部隊用的就行。”
“等仗打完了,說不定我們的鋁業生產,早就起飛了呢?”
兩山輪戰,從84年打到89年。
而到80年代末期,咱們國家的鋁業早已發展起來,進入繁盛時期。
作為一個清楚知道歷史走向的人,劉弘毅完全可以“投機取巧”,先生產出足夠兩山前線部隊使用的一次性火箭筒,就可以滿足戰場需要了。
在實戰中檢驗武器的效果,邊打邊改進。
等仗打完,這款武器的后續改進型號,應該也差不多可以定型了。
“老師,3.8公斤的重量,我們的戰士基本上可以人手一具,不占編制。到了戰場上,每個戰士都是攻堅手。”
“遇到敵人的碉堡攔路,直接給它一火箭筒,豈不是方便得很?”
劉弘毅笑著說道,臉色略帶三分傲然。
打完就扔,端起沖鋒槍和35榴,繼續沖鋒!
“對對對,馬上就搞馬上就搞……”
譚德喜興奮得像個孩子,差一點就手舞足蹈。
劉弘毅微笑提醒他:“老師,咱們還是老規矩啊,這個項目,算是三所和576廠聯合搞的。段主任那邊,聽說要升國防科工委的副主任了,咱們給他送一份禮物!”
譚德喜先是愣了一下,隨即哈哈大笑起來,伸手指了指他。
“可以啊,弘毅,老段沒白照顧你!”
為了慎重,當天下午,老譚頭兒就帶著576廠的幾位技術大拿——嗯,一多半是他的學生,至少也是“記名弟子”——和劉弘毅艾小雨一起,直奔龍河縣。
老譚沉默寡言,平時不咋愛說話,張嘴就懟人。但在學術上,從來不敝帚自珍,很舍得教人。只要廠里的技術員愿意學習,老譚頭就愿意教。并且是傾囊相授,絕不藏私。
這是軍工人的情懷。
龍河縣目前的發展勢頭也非常強勁,可以說是整個楚州地區利用外資最多的縣。
主要是左一賢的功勞。
這個日籍華裔,一開始的時候,很是介意自己的華裔血統,對家鄉木得神馬感情。但是隨著他被劉弘毅“拿捏”,又在龍河縣投資辦了一個收錄機廠,漸漸的,竟然喜歡上這種感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