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2月,慶華特殊的畢業季。
慶華工業園,“土木工程研究室”小會議內,插著小彩旗,擺放著幾盤怒放的鮮花,一場小規模但規格極高的表彰會,正在這里舉行。
經過八個月的奮戰,“軍師聯盟系統”第二期研究取得圓滿成功,并且通過了相關部門的驗收,被列為本年度軍隊科研系統的重大科研成果。
相比起一期系統,二期系統在預測的準確率上,提升不大。主要是完善了“人機結合工程”,進一步簡化了操作系統,將更多的人工程序轉移給計算機程序進行。
讓“軍師聯盟系統”具備了真正的適用性。普通具有大專水平的理工科學生,在通過一個月左右的專門培訓之后,即可熟練掌握這套系統,投入實戰。
這為“軍師聯盟系統”正式進入前線部隊列裝掃清了障礙。
真正實現了軍事指揮領域的革命性進步。
為此,慶華科技發展總公司“電子二廠”又新開了一條生產線,以“潮流電腦”為藍本,全力生產“軍師聯盟系統”主機。
并且可以做到和神盾雷達系統兼容。
劉弘毅當初為慶華工業園設計的道路,越走越順暢。
當時劉弘毅就跟齊森校長和趙遠方副校長說過,慶華大學要走“科技興教”的路子,不能辜負了第一高校的鼎鼎大名。
低端產品,只是權宜之計,用于為慶華工業園積累第一桶金。
高科技產品,才是慶華工業園的生命之基,長久發展之道。
實際上,在劉弘毅的建議之下,齊森校長,趙遠方副校長以及整個慶華科學技術發展委員會全體委員共同努力,慶華大學在“產學研”結合的道路上,取得了極其令人矚目的成就。
工業自動化系統,神盾雷達系統,潮流電腦系統,軍師聯盟系統等高科技產品,層出不窮。
但劉弘毅的眼界,遠不止此。
他給課題組定下來的第三期目標,是將“軍師聯盟系統”和超級計算機結合。
慶華大學計算機系,這兩年來,在慶華工業園的全力支持之下,抽調力量,撥給巨額科研資金,正在進行新一代超級計算機的研發工作,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果。
劉弘毅很清楚,超算才是一個國家真正的根基所在,至少是之一。
這是未來科技競爭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慶華大學計算機系,必須走在全國高校和各個科研院所的最前沿。
而軍師聯盟系統,也唯有和超級計算機結合,才能成為真正的“戰略武器”。其作用,遠遠不止于前線戰場的態勢預測,在其他很多領域,都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劉弘毅非常確定地相信,“軍師聯盟系統”,將會成功催生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能。
他本來就是沖著這個去的。
現在基礎已經打下了。
后續會有更多的天資縱橫之輩加入這個團隊,不斷完善這個系統。
弘毅同志現在可以功成身退了。
畢竟這世界上的科學技術是沒有止境的,變化日新月異,他也不可能將每一個科研項目都研究到極致。
為了表彰“軍師聯盟”系統課題組在軍事指揮領域做出的杰出貢獻,結合鎮南前線“甘泉大捷”的實際戰果,大領導簽署了對課題組以及有功人員的表彰決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