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您兩位的大力支持,再好的建議,也僅僅只是建議罷了!”
劉弘毅這番話,確確實實發自內心。
他說自己運氣好,真的一點都不摻假。
韓愈老夫子說得好: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要是碰上一個思想不開放,甚至嫉賢妒能的校長,劉弘毅那些建議,不要說能夠變成現實,在慶華大學結出如此豐碩的成果,恐怕連他自己,都會被戴上一頂“不務正業”“好高騖遠”的大帽子。
上級領導未必就不知道,慶華能夠取得今時今日的成就,離不開劉弘毅,但他們也知道,這些成就的取得,同樣離不開邰正陽和齊森對劉弘毅百分之百的信任以及毫無保留的支持。
當一把手的人,最重要的品質是什么?
那就是“知人善用”。
沒有誰是全能的,尤其是慶華大學的校長,更不可能在所有領域“技壓群雄”。
能用人,能發掘人才,能把所有人才的潛力都發揮出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是一把手最要緊的能力。
上級領導最看重的,也是這種能力。
從這一點上來說,邰正陽和齊森,都是極其杰出的校長,理應得到提拔重用。
“弘毅啊,我不是挖老校長的墻角,我還是希望你能慎重考慮一下,留在北都,跟我一起去科學院。”
隨即,齊森校長十分鄭重地提出來。
“去了科學院,你還是留在辦公室工作,跟著我走。”
“弘毅,我不是自私。我是覺得,你留在北都,留在科學院,比你去鎮南搞一個縣,可能作用更大。你是全局性的人才,不應該局限在一城一地!”
齊森非常誠懇地說道。
劉弘毅站起身來,認認真真地給齊森鞠了一躬。
校長給的這個評價,實在是太高了。
不問可知,齊森是讓他去給自己當秘書。
而根據他對齊森的了解,幾乎對他“言聽計從”,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說他劉弘毅是科學院的“影子院長”也不為過。
徐文心就曾經開過玩笑,稱他“劉校長”。
慶華大學的許多大政方針,其實都是劉弘毅在拿主意。
當然,劉弘毅能夠發揮的影響力,也局限在經濟領域和科研領域,學校內部的人事問題,以及各個學科院系之間的問題,他很小心,絕不摻與,連一句多的話都不講,免得惹人誤會。
隨齊森一起去科學院,當他的秘書,甚至于,在人事方面,他都可以給齊森提建議的。
“另外啊,那些科研項目,比如說工業自動化系統的升級,軍師聯盟系統的第三期研究,超級計算機的后續研發,潮流電腦的更新換代,你都可以繼續參與。”
“我不會讓你成為我的日常秘書,那些瑣碎的雜事,自然會交給辦公室的其他同志去做。你主要就是給我當好參謀,同時繼續從事科學研究,進一步發揮你的科研天賦。”
嗯,其實說白了,齊森校長和趙遠方是一個意思,讓他當“戰略總顧問”。
布局整個國家的科學界。
實話說,劉弘毅在這一瞬間,是真的很動心。
國家級的“戰略科學家”啊!
這條路,他曾經也想過,但很快就放棄了。
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資歷還遠遠不夠,哪怕他在慶華大學做出再大的改變,在軍事科研領域做出再大的貢獻,他的年齡是硬傷。
學術界,其實是最重資歷的。
比如說齊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