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委書記,區長都是正科級干部。部分資歷老的副書記和副區長,也是正科級。公社書記和主任,大多數是副科級干部,也有少數資歷老的,享受正科級待遇。
九十年代中期,全國開始撤區并鄉。
縣以下全部撤銷區級行政建制,將兩個或者三個鄉(相當于公社)合并成一個大鄉,正科級建制。目前,區一級依舊是縣域行政機構的組成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目前壯安縣,有一個正科級建制的城關鎮,還有七個正科級建制的區鎮,二十幾個公社。
這次中層干部大會,要求各區鎮一把手,正科級副職,以及全部公社一把手參加。
加上縣直單位的負責干部,禮堂中足足有一百多人。
“好好,解放同志,請坐!”
劉弘毅抬手往下壓了壓。
這位陳解放,年紀大約三十出頭,他出生那年,應該正是鎮南全境解放的1950年。在中層干部之中,已經算是很年輕的了。
全縣中層干部,很少有三十歲以下的。
由此可見,劉弘毅這位二十一歲的縣委一把手,是何等的另類了。
“哈哈,剛才解放同志提的這個問題非常好,干工作,就是要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題。那么,我們就借今天這個大會,簡單探討一下,怎樣才叫出奇制勝。”
“我想問大家,如果建個工廠,最重要的是什么?”
眾人再次面面相覷。
建工廠最重要的是什么?
這個問題,恐怕會有很多答案。
比如資金,比如技術,比如銷售……正因為答案很多,所以沒人敢輕易開口,生怕說錯了。
劉弘毅也不等他們回答,自顧自說道:“當然是銷售!”
“咱們不管生產什么,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產品受不受歡迎,能不能賣得出去。”
“不解決這個問題,工廠建得越多,虧損就越嚴重。”
劉弘毅這番話,倒是讓大伙都點頭稱是。
這兩年,壯安響應省委號召,向楚州學習,也辦了幾個工廠。
有虧有賺,想要和楚州那樣,欣欣向榮,那是不可能的。因為辦工廠本來也有訣竅,并不是你隨便搞起來一個工廠,產品就供不應求,大發橫財的。
以壯安的工業底子,他們辦起來的工廠,水平能有多高,生產的產品能有多受歡迎?
可想而知。
現在能夠維持開支,還略有盈余的工廠,主要還是沾了剛剛改革開放的光,全國工廠都不太多,產品也少,不愁銷售。
但實話說,這種街道水平的工廠,用不了幾年,就會出現不可逆的虧損,必然被時代淘汰。
當這個古老的大國被喚醒,變更的速度是很快的,而且會越來越快。
壯安縣的干部們發現,他們想要向楚州學習,難度很大。
不過現在,楚州地委第一書記的兒子,不是來壯安當縣委書記了嗎?
他肯定有些高招吧。
不能白瞎了楚州第一衙內這個“稱號”啊!
劉弘毅繼續說道:“我們鎮南,現在還是戰區。全省都肩負著很重的備戰任務。這對我們而言,既是光榮,又是機遇。”
“啊?”
眾人再次被驚到了。
啥機遇啊?
戰備省份,許多工業生產可都是被限制的,不能搞。
尤其是那種投資規模極大的基礎重工業,更是不可能建在戰備省份。萬一打爛了,損失太大,一時半會的,難以彌補。
“同志們,要解放思想啊!”
劉弘毅輕輕敲了敲桌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