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書記說到做到,真把大伙領山里去了。
直到多年之后,這幾位衙內才意識到,劉弘毅對他們是真的好,發自內心的好。按照我國傳統的說法,就是給他們賺了無數“功德”,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都會安心一些。
兩臺吉普車離開寧州,前往壯安。
辛元嘉現在已經完全具備了一位基層管理干部的思維,一路上,都在和劉弘毅探討如何發展縣域經濟。以他的出身,家族的顯赫,自身的級別和條件,以及國家決定多多使用年輕化干部的大方向大政策,他這次下基層,起步就是一個副縣長。
“弘毅,這個道路交通條件很差啊……壯安還是省會城市的轄縣……”
為了表示對朋友們的親近,劉弘毅親自駕車,辛元嘉和他同車,艾小雨徐文心和另一位女孩子擠在后排,一路上嘰嘰喳喳的,熱鬧非凡。
“元嘉哥慧眼如炬,一下子就抓住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劉弘毅雙手緊緊握住方向盤,笑著答道。
“修路,是現階段主政地方,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哪怕財政再窮,困難再大,都要想辦法先修路。不能等不能靠,先修好一天,就先受益一天。”
正在后座和艾小雨兩人聊天的徐文心插口說道:“弘毅,修路不是國家的事嗎?光一個縣里修好路,沒什么用吧?”
劉弘毅說道:“還是有用的,縣域范圍內的經濟流通,也是重要一環。等大伙兒到了壯安,就能體會到了,貧困區縣的基層交通狀況,到底有多糟糕。就現在,壯安的山區,還有很多人一輩子沒到過縣城。”
“這種極度落后的交通狀況,不但嚴重限制了物資的流通,也嚴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后邊這個問題,比前邊那個問題還要嚴重。”
“任何創造,都基于內心強烈的需求。沒見過世面,沒見過新事物,又怎么會有創造的需求和欲望呢?幾千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科技發展緩慢,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為什么說戰爭是科技最好的催化劑?”
“戰爭雖然很殘酷,但因為雙方都極度的渴求勝利,所以都拼命地研發新武器新科技。等戰爭結束之后,這些科技就能逐漸轉化為民用。”
“這個道理,放在地方治理上,也是一樣的。”
“一定要有流通,有刺激,才會產生旺盛的需求。”
“想要物資流通,想要讓更多的人見大世面,修路就是第一要務。首先就必須讓他們從偏遠地區走出來。山區到鎮上,鎮里到縣城,縣城到省城,省城到北都,再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見識廣了,心里自然就會冒出更多的想法,這些想法,只要有百分之一落到實處,對整個市場的刺激和發展,就是難以想象的巨大原動力。”
辛元嘉笑道:“弘毅,你是不是做什么工作都有一套理論支撐?”
劉弘毅大笑起來,說道:“元嘉哥,差不多是這樣吧……這是理工男的通病,無論做什么,首先就會想到理論和規律,這么干到底合理不合理,哈哈哈……這個算是一種優點,但同時也是一種制約,有利有弊吧。”
“政治思想工作,理論宣傳工作,那還是需要以文科生為主。”
“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要抓嘛。”
辛元嘉是文科生,所以劉弘毅這段話是必須要加上去的。
而且劉弘毅從來沒有文理科的偏見,理科生里有大拿,文科生里也有很多的牛人。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