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依依準時點開了自己采訪,不得不承認,記者還是很有水平的,盡管時間很趕,但質量絕對是過關的。
這篇采訪決定了接下來事情會不會出現轉機,可以說,她賭的就是記者寫出來的內容,絕對不會故意抹黑她。
記者在稿子里面介紹了這篇采訪的時間,以及要盡快放出來的原因,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在這兩個小孩子的背后,在蔣依依的背后,到底發生了怎么樣的故事。
稿子的內容和他們采訪時說的話沒有什么出入,只是為了讓文字更好看,記者進行了稍微的潤色,讓她的話更符合文字表達。
她提到的失憶,心口上的疤痕,以及九死一生,記者都一字不差的記錄了下來,甚至還把自己最開始對她說的這個故事的質疑也寫了進去。
當時她讓胖子準備好的證明都派上作用了,記者把那些醫院開出的檢查報告,都貼了上去,增強了整個故事的可信度。
下面還有一副她當時拍攝的照片,照片中,心口的疤痕讓人第一眼就沒有辦法忽略。
在最后,記者寫道:“不知道讀者看到這篇采訪時,會是什么樣的心情,但采訪完之后,我走出攝影棚就在想,或許她現在,只是一個在努力找回記憶的女人吧。”
前面的采訪不管再怎么客觀,記者這句結束語一加上去,就注定會引導讀者的情緒。
同情心是人情中最不缺乏的東西,記者沒有對她隱瞞有兩個孩子的事做出評價,很委婉的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但同情的意思已經十分明顯。
蔣依依看完之后,不由得松了一口氣。
不管怎么說,這篇采訪對她都是正面的。
至于網友們看到之后會是什么反應,就不是她能控制的了。
評論增長得很快,這條微博下面的評論,是雜志社的微博賬號開通以來,最多的一條微博,不管網友對這個采訪的評價到底如何,雜志社需要熱度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評論中,很多人都明顯受到了記者的情感影響,從對這件事的質疑,到看到照片之后的沉默,開始對蔣依依產生同情。
但還是有人在堅持,采訪的內容和蔣依依欺騙粉絲的行為是兩碼事,雜志社被買通了,在強行給她洗白。
一直在吃瓜看戲的路人,倒是沒有這么強烈的喜惡之分,有什么瓜就吃什么瓜,現在看到了什么故事,也就討論什么故事,都在好奇蔣依依以前到底經歷了什么事,才會受這么重的傷。
翻了很多評論之后,蔣依依才放松了些。
雖然各種聲音都交雜在一起,但起碼不是像之前一邊倒的都是在指責她了。
她其實覺得自己這是在賣慘,但要是任由事情朝著對她完全不利的方向發展下去,她失去的不止是工作,錢不夠賠還要借錢,她還需要養兩個小家伙,她不能讓兩個小家伙因為母親的原因,生活受到影響。
蔣依依嘆了口氣,有些憂愁。
原本以為自己能夠在這個圈子里出淤泥而不染,但沒想到還是走上了這條路。
然后她順手就給這篇采訪點了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