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遠來竟然先是對那王柔一通訓斥。
如此一幕,看的除蘇曜外的眾人皆是一驚,心頭懔懔。
那神氣非常,敢于如此訓斥一位比兩千石重臣的健壯太監,其正是那皇帝身邊的親信,小黃門蹇碩。
他見王柔恭敬伏地后,方才略微收起了一些嚴厲,緩了下口吻說道:
“汝既已知罪,按律當重罰嚴懲。
——但,念汝亡羊補牢,終是彌平禍亂,且為國發掘人才有功,便準你將功贖罪罷。”
口諭完了,緊接著便是正式的冊封,那黃門侍郎鐘繇端著圣旨上前,展開宣講道:
“奉上詔,冊封:使匈奴中郎將王柔,功過相抵,將功贖過,尤有功于社稷,遷河間國相,于獻俘大典后赴任,欽此。”
是的,沒有奉天承運皇帝等等,那都是明清的事情了,大漢的時候,還沒有那么多的繁文縟節。
甚至由于紙張還未普及,大量竹簡的時代,圣旨都非常簡潔,更沒有明清圣旨上那一堆口語化絮絮叨叨的廢話。
皇帝想說什么,還要專門派了一個小黃門來宣讀口諭。
這樣一位黃門侍郎代表朝廷宣詔正旨,一位小黃門代表皇帝宣讀口諭,進行勉勵訓誡等,便是眼下最隆重的儀式程序。
且說回當下。
待那鐘繇講完后,蹇碩終于臉色好看了很多,輕笑道:
“王將軍,那河間可是陛下的龍潛之地,封你去那里陛下可說是對你寄予厚望呀,快請起身奉詔吧。”
“臣謝陛下隆恩!”
老將軍王柔這才慌忙站起身。
他紅著臉,心情激動極了。
就是真沒想到,一把年紀了,還要被陛下這么一番敲打折騰,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不過想也是,畢竟就在僅僅在不到兩月前,他還藏在弟弟王澤的府里,艱難的做出了棄官逃命的決定。
畢竟那等絕望混亂的局面,若不自覺跑路,等朝廷清算下來,別說當官了,那小命都難以保住啊。
但如今轉眼間,不但從比兩千石的使匈奴中郎將更進一步,到了兩千石的諸侯國相。
雖然諸侯國相少了一根節杖,但那可是中原熟地,軍政大權一把抓,不用再呆在塞外苦寒之地受罪了。
對于他這上了年紀的人來說,真是太好了。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誰呢?
那都是多虧了他的好賢侄蘇曜啊。
這份恩情簡直堪比再造了。
正當王柔尋思回來該怎么報答這份恩情的時候,那健壯的太監突然一個勁的哼哼咳嗽,把他的思緒拉了回來。
一見此,深諳官場道道王柔哪能不明白,于是慌忙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賄銀,著人帶來輪車拉的銅錢,當面交給蹇碩。
那蹇碩也不含蓄,一擺手,宮中同行的小黃門上前大大方方點清后,方才點頭,讓王柔順利領旨奉詔。
接下來,就在鐘繇不屑的目光中,蹇碩轉向了那袁紹和蘇曜。
公開的行賄?!
蘇曜看的直眨眼睛。
真是酷斃了,太符合刻板印象了。
太監們就該這么干啊!
這還原的細節還挺到位啊。
只不過當那太監的目光轉過來的時候,正看戲的蘇曜的心情就不那么美麗了。
不過那太監并未說話,就聽黃門侍郎鐘繇看著袁紹繼續喚道:
“侍御史袁紹何在,速來聽旨。”
然后又是一通官話套話禮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