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石機。
用現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投石車,拋石機或者霹靂車等。
中國的拋石機最早出現于戰國時期,是純利用人力的人力拋石機,是用人力在遠離投石器的地方一齊牽拉連在橫桿上的梢(炮梢)。
炮梢架在木架上,一端用繩索栓住容納石彈的皮套,另一端系以許多條繩索讓人力拉拽而將石彈拋出,炮梢分單梢和多梢,最多的有七個炮梢裝在一個炮架過,需250人施放。
而在三國時代,投石車的經典案例則是在曹操與袁紹官渡大戰時。
當時的袁紹占據高地,在營地中壘土成山,建立高樓向曹營射箭,迫使曹營中人日常移動都必須舉盾而行,被壓制的抬不起頭。
而曹操最終則是連夜趕制,修建了數百架霹靂車用以反制,以巨石攻高樓,將其一一摧毀。
而這里,張純作為參加過黃巾之亂的老人,又是故中山國相,自然很清楚這一利器的威力。
為了速攻,盡快破城,在大軍圍城之后,他便使人傾力打造這些攻城武器。
為此,他才在拖了這近半月后才侃侃發起攻城。
張純本想著,在昨日初戰中,先以常規手段,消耗一下守軍意志,同時尋找到城防薄弱的環節,之后再突然安排投石車密集攻之!
然而,他沒想到,這首戰竟然打的如此不順。
不但被那姓蘇的小將軍攪的李虎將軍出師未捷身先死,他的二十萬大軍更是連城墻根都沒摸到便退回了大營。
既然如此,那只能出殺手锏了!
“都看好了!”
“讓這些漢兵,在我等的雷霆霹靂面前顫抖吧!”
張純面色紅潤,揮劍大喝道:
“發砲,發砲!”
轟——
轟轟——
轟轟轟——
隨著張純的一聲令下,反賊大營中數百架發石機同時開動。
巨大的石塊和火油罐等如同天降雷霆一般,向著平原城呼嘯而去。
城頭上,盧植和守軍將士們被這突如其來的猛烈攻擊打得措手不及,他們匆忙躲避著落下的巨石和火油,同時指揮城內的民兵和百姓們進行緊急救援。
然而,反賊的發石機數量眾多,攻擊密度極大,平原城在短短時間內便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城墻上的垛口和箭塔被巨石砸塌,城內的房屋被火油點燃。
一時間,只見濃煙滾滾,火光沖天。
城內的居民們頓時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他們紛紛逃出房間,在大街上四處逃竄,躲避著這從天而降的災難。
“穩住,穩住!”
盧植大聲呼喊:
“救火,快先救火!”
在盧植的令下,不少城頭上的守城官兵們紛紛下墻,拎著木桶往返在水井與火場之間,冒著生命危險,奮力撲救火勢。
人手有限,如此行為必然會給進攻的反賊創造可乘之機。
但,盧植依然這么做了,將士們也沒人表達反對。
這并非他們婦人之仁,大敵當前還想盡善盡美。
而是每一個人都很清楚,火災,對于眼下這個以木制建筑為主的時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若是城中大火不救,很快,蔓延的火場會把整個平原燃燒殆盡。
這便是張純的狠毒之處。
他在巨石之外大量的向城內投擲猛火油,就是想要直接燒毀這座城市。
他已經不在乎能不能抓到皇帝了。
張純,他要讓整個城市化為火海,百姓也好,官兵也罷,唯有通通都殺干凈才能解他心頭之恨!
凌晨時分的平原,城市在燃燒,百姓在哀嚎。
而那始作俑者,則在手下的歡呼聲中發出陣陣的狂笑。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