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爹呢不是!
當時,正忙于主線,馬上要隨皇帝祭祖的蘇曜自然也就顧不上那么多了。趁著那一陣天天閉門在家的日子,他便正好喊來親信陳質,把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交給了他。
而陳質也幸不辱命,雖然他并不是一等的內政人才,但世家子的出身也算受過良好的基礎教育,更關鍵的是,在洛陽這里,有著大量優秀的工匠人才。
他只要把蘇曜告訴他的思路如實的給匠人們講解,即可按部就班的實現目標。
造紙術也好,印刷術也罷,對這個時代來說,他的基礎技能都已經點亮,并不像很多機械和工程科技一樣有著很多嚴格的要求。
所謂蘇侯紙,實際上,就只是把蔡侯紙和佐伯紙的工藝合二為一而已。
沒錯,就這么簡單而已。
時人僅僅是欠缺了一點嘗試,或者說抱殘守缺,才使得科技在現實世界中晚了幾百年出現。
只要打破思想的藩籬,洛陽的造紙工們馬上就將其復現了出來。
而印刷術,更是由劉宏主導親手點亮了前置。
在那長達八年之久的熹平石經的雕刻中,洛陽的工匠們已經把雕版手藝練了出來,他們能夠在石頭上雕刻拓印,比之唐朝時才點亮的雕版印刷科技,欠缺的不過是一張好紙而已。
只要紙墨的標準達到了要求,而活字印刷,與雕版印刷之間,除了印刷的效率外,并不存在難以攻克的基礎技術。
不過是把整塊整塊的雕版變成一個個可調整的活字方塊而已。
發明創造,便是如此,當基礎科技滿足后,其誕生往往只是一個靈光一現的思想改變。
而就是這樣的思想,有時候卻需要等上數百年的時間,甚至有的民族或國家終其一生都無法實現。
如今的蘇曜,便是通過系統的力量,直接跳過了彎路。
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便完成了初樣的打造。
是的,幾個月的時間。
這也是蘇曜在得知洛陽這邊工藝進度后,決定將其獻出的原因。
即便有了系統的加持,即便有了洛陽成熟的工匠。
但是,活字印刷與造紙工藝,對于個人或者說對于他這樣新晉崛起的權貴來說,還是面臨了諸多的困難。
洛陽的造紙廠乃是官辦作坊,他們無法批量使用只是其一。
最關鍵的是,活字印刷,遠比蘇曜想象中的還要耽誤時間,成本也非常高昂。
雖然活字印刷有著只要制造好一個個模板,后續可以隨時調整等諸多優點。
但是,漢字的數量決定了其首次制版的工程量之浩大根本不是個人之力能夠完成的。
比起英文只需要制作二十六個字母,漢字的數量則是數以萬計,比之就如天文數字一般。
即便僅考慮常用字也有三五千個。
若是以尋常的印刷商的力量,僅制版一次就要耗費數年之久。
這也正是后世當雕版印刷成熟后,中國的活字印刷無法得到普及的關鍵。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