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小平津關外,晨曦初破,霜露微涼。
趙四郎所部五千大軍,在晨光中兵分兩路,如同分流的江河,一部兩千人隨他入駐小平津關,接手那沉甸甸的關防重任。另一部三千人,則由其心腹勇士率領,紛紛登船北歸,船帆鼓脹,載著他們踏上重返黑山的漫長旅途,
而在目送趙四郎離開后,曹操,王匡,陳宮,夏侯惇和曹仁等人齊聚一堂,只聽曹操首先開口:
“諸位,咱們打開天窗說亮話吧!”
“對于這個車騎將軍令,諸君如何看?”
“對于此令,我等又該當如何自處啊?”
——“這還用說嗎?!”
王匡掃視了一圈四周默不作聲的人,拂袖而言,語氣中滿是憤慨與不甘:
“難以置信,簡直是難以置信!”
“他蘇曜當我等諸侯聯軍當做是什么了?!”
“是夜壺嗎?”
“想用就用,想扔就扔?!”
王匡的憤怒之情溢于言表,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來,繼續說道:
“我們這些人,哪一個不是出身名門,手握重兵,心懷大志?我們為了討董,不惜拋家舍業,背井離鄉,集結大軍,與董卓那逆賊誓死相拼!”
“結果,那蘇曜竟然一紙令下,就讓我們解散聯軍,各回各家?”
“這簡直是對我們的侮辱,是對我們努力的踐踏!”
王匡不但話語中充滿了不甘和憤慨,連他的雙目中都閃爍著憤怒的火焰。
他不甘心,他不敢信,自己,自己竟然又一次錯過了一步!
在之前十常侍之亂的時候,他就受命大將軍令,回家鄉泰山郡募兵,赴京誅宦。
結果,那一次他就晚了一步。
張讓等逆閹竟然搶先發作,殺了大將軍何進,他王匡也就只能在事后隨袁紹等人瘋狂報復。
那一天,站在人頭滾滾,血流成河的北宮之中,王匡心中的空虛難以言表。
那苦楚,即便他親自手刃了兩個十常侍也無法消解。
也就在那一天,王匡對天起誓,下次有事時自己一定要快一些,再快一些,絕不能落于人后!
也因此,在袁家把他運作到河內太守,并且袁紹在此舉旗討董時,王匡第一時間便響應了號召,與曹操和趙四郎一樣,都是出戰最積極的諸侯。
然而,王匡卻沒想到,當自己還在對進展沾沾自喜的時候,竟然會又有人先他一步!
而且,竟然還把他拒之門外,告訴他下來的行動沒他事兒了?
這已經不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了。
這分明是他等他到了,人集市都收攤了啊!
這也太扯淡了吧!
不能接受,王匡實在是不能接受。
而王匡的話雖然說得難聽,但是話糙理不糙,頓時引來了諸多人士的共鳴。
營帳內,一時間是群情洶洶,如同被點燃的火藥桶。
不但王匡的部將紛紛發言應聲,就連夏侯家的兄弟們也看不過眼。
“對!”
“不接受!”
“我等打生打死,討董勤王,滿腔熱血,忠君愛國!”
“他蘇曜算哪根蔥,居然說讓咱們回去,剩下的交給他了?”
“他這分明是想要大功獨攬,貪天之功啊!”
——“王太守和各位所言,曹某亦是感同身受。”
見帳內群情洶洶,曹操也終于開口,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仿佛能夠穿透人心。
是啊,他理解,太理解了,曹操自己又何嘗是不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