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決定首先加強洛陽與四周關隘的防御,并調集糧草和軍械,以備不時之需。
同時,對于蘇曜提出的御敵于外的戰略,眾人也是大為贊同,著手實施。
當即,關羽便領洛陽部分兵馬移師伊闕,同時解放典韋,讓他隨時做好支援準備。
于是乎,當袁譚那邊最后的和平交涉破滅,轉而尋求武力支持的時候,典韋立刻領洛陽兩千人馬出發支援,與此同時的自然還有洛陽供應的糧草。
袁譚等人當即是大喜過望,沒想到這么快就得到支援,對于蘇曜提前的安排甚為感激。
“冠軍侯高義,袁某銘記于心!”
袁譚激動地說道,眼中閃爍著感激的光芒。
“是啊,冠軍侯真是深謀遠慮,我等能得他相助,實乃幸事。”逢紀也點頭附和道。
眾人紛紛表示贊同,對蘇曜的智謀和慷慨解囊感到由衷的敬佩。
沒錯,這真是意外之喜。
兩千人馬確實不多,但是他們很清楚,這對于守兵緊張的洛陽來說,也算是傾囊相助了,更別提還有猛將典韋了。
有了洛陽的支援,袁譚等人是士氣大振。
典韋與他們互相客套幾句后,大軍便即刻行動,直撲魯陽。
而一切也如逢紀所料,非常順利。
不過,這一切倒不是他神機妙算,而是孫堅所做實在太絕了。
在當今時代,大漢歷來有郡民視府君如君上的傳統。
此時雖天下漸亂,但南陽乃帝國核心領土,這里人們的思想仍未改變。
張咨新官上任不久,并無過錯,且為人友善,卻被孫堅無恥設計殺戮,實在是主辱臣死,整個南陽郡民都是恨其入骨。
當時南陽郡民不知孫堅有主,只能屈辱忍耐,如今得知孫堅將南陽獻于袁術,當即是群情激奮,要求驅逐孫堅。
那袁術雖入主宛城,但是面對當地從百姓到世家的口誅筆伐與種種壓力,也就順驢下坡,大手一揮,自行給孫堅封了個中郎將然后讓他移師北上。
而要調走孫堅,宛城作為袁術新的老家,局勢不穩自然需要更多兵馬,他便先發魯陽的募兵過來進行換防。
也就正是這么一個換防的當口,魯陽兵馬已去,而孫堅所部又未來的這么一個時機.
袁譚領逢紀文丑等人和典韋的大軍便正好殺到了魯陽。
魯陽城下,袁譚的大軍如黑云壓境,迅速包圍了這座小城。
城頭上的守軍望著城外那黑壓壓的敵軍,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絕望。
他們本以為孫堅將軍很快就會回來,卻沒想到敵軍來得如此之快。
“怎么辦?中郎將還沒過來,我們該怎么辦?”一名守軍驚慌失措地問道。
旁邊的將領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要慌,我們先堅守城門,等待孫將軍的援軍。”
然而,袁譚并沒有給他們太多等待的時間。
他見魯陽城防空虛,便下令立即準備攻城。
面對這樣的小縣城,不需要準備太厲害的攻城器械,他們只花了幾天時間,打造了簡易的云梯和數臺撞車便發動了攻城。
魯陽小城,又沒有大將坐鎮,面對這番強攻自然是難以抵御,分分鐘就如那風中殘燭一般。
在戰斗中,典韋和文丑二人是奮勇爭先,競相登城,大殺特殺,勢不可擋。
在兩位猛將的帶領下,袁譚的大軍士氣如虹,他們紛紛跟隨兩位將領的腳步,向城墻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守軍們雖然拼死抵抗,但在袁譚大軍的猛攻下,還是在那一日之間便被攻克。
看著城頭升起的袁字大旗,袁譚是豪情萬丈。
雖然過程略有曲折,但他還是為乃父和眾位追隨者奪取了一個立身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