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討董事件告一段落后,自己也終將面對最終路線的選擇問題。
是自立還是扶漢?
在最早,這個問題可以說是個愚蠢的問題。
不過,這倒不是蘇曜對大漢有什么意見,倒不如說在歷代王朝中,他對大漢的好感度還是非常高的。
雖然忘記是在哪看過的了,但一談及大漢,有一句話幾乎是瞬間就能從蘇曜腦海中蹦出:
“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
這就是大漢留給蘇曜深刻的印象。
但是,這不妨礙他在游戲中一次次的把大漢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畢竟,游戲嘛,自己爽才是最重要的,能自己當老大,為毛要給別人打工?
故而,在過去無數個三國游戲中,除非是選擇劉備開局,否則蘇曜就沒有不自立的。
但是這一次情況卻多少有了些不同,等真的隨著局勢發展下來后,蘇曜發現自立變得越來越困難了。
原因無他,其實王凌就已經說明了——勢力的平衡是也。
蘇曜的麾下,由于各種或主觀或被動的緣故,他招攬了太多正直勇敢的忠貞之士。
與他以前的玩的那些三國和騎砍游戲中簡單的忠誠度系統不同。
得益于次時代技術的進步,在強大的算力與云系統加持下,真三世界中的主要角色們都有著復雜的個性和道德觀念。
對于不同事件的處置,會動態的變化忠誠度數值。
如濫殺無辜,殘害忠良之事,很容易就會給自己刷出一大片的“紅臉”。
他們不僅僅是為了個人的榮華富貴而戰斗,更是出于對家國人民的忠誠與熱愛。
這也是理所當然的。
如盧植、荀彧、劉備、關羽等人,哪一個不是心懷天下,志在興復漢室?
他們追隨蘇曜,顯然也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英勇和強大。
如今在他高舉漢旗,一心討董的情況下,這些人自然是斗志高昂,忠貞不渝,戰斗力加成強大。
但是倘若他選擇自立為王,拋起漢家旗幟,那一瞬間恐怕就會如袁術那樣,讓自己陷入天下的對立面中。
這些忠誠之士,屆時又將作何選擇呢?
蘇曜不確定。
但是他的系統列表上,隨著他麾下直屬的武將文臣越來越多,已經自動成立了幾個利益集團。
其中保皇黨、擁漢派勢力可謂是遙遙領先。
除了領袖人物盧植外,還有文官荀彧、鐘繇、劉備和武將呂布、關羽、趙云、牽招等人。
而與之相對的革命黨,自立派勢力,則就是完全不夠看了。
其領袖人物竟然還是遠在遼東的衛明。
陣中堅定者也不過只有王凌、甄姜、賈詡、成廉、徐晃和楊奉等舊黃巾黨部將。
兩相對比下,說寒酸都是抬舉了。
沒錯,這里有王凌。
作為最早跟隨自己,且見過大漢那深深的陰暗面的心腹,他自然是堅定革命黨人。
但是除此以外的那些其他人,則都是態度不明的中立派。
當然,蘇曜也知道這八成跟他從來沒表露過想法有關。
但是,隨著劇情的推進,勢力的發展,顯然留給他擱置跳過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如果不想在未來頭上再頂一個指手畫腳,沒事給自己找事的名義上司,那就必須提前布置.
但是孫堅?
真的合適嗎?
而帶著這份疑問,時間便也飛快來到了今天。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