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河內積極對抗,郝萌光速被擒(合章5k6)
開元元年,四月初夏,陽光明媚,百爭艷。
然而,河內郡懷縣城的郡守府中,太守王匡的眾幕僚們卻正在爆發一場激烈的爭執。
原因自然是他們該以何種態度來應對如今南邊洛陽的那個新朝廷。
那邊已經不止一次對他們發來詔令,要求王匡履行臣子義務,補足稅款以及入京朝覲。
對此,王匡本來是陽奉陰違,以各種理由推辭,同時觀望局勢。
但是,這一拖數月,如今女帝都已登基,朝局似乎穩定,那洛陽方向又派出了個什么巡按御史來,據說是代天子巡狩,可大事奏裁,小事立斷,似乎有點像是前漢時期的刺史,讓他有點搞不清來頭。
但無論如何,那位巡按御史的到來都讓他沒法再繼續含糊其辭,必須要拿個明確的決定出來了。
于是乎,他便召集府中幕僚,群策群力,商議一下到底該如何是好。
首先站出來的人乃是出身河內世家的向雄:
“啟稟太守——今蘇曜扶立女帝,自領大將軍攝政,又大行改制之策,打壓地方諸侯與世家,天下震動近在咫尺。”
“現其又屢屢催我河內交稅,攤派日重,百姓不堪其擾不說竟還要強令太守赴京述職,想來是已暗藏禍心!”
“依某看來,這大爭之世就當廣積錢糧,廣蓄兵馬,以備不時之需。”
“太守萬萬不可對其聽之任之,反受其制啊!”
向雄,乃是日后竹林七賢向秀的先人,其父向栩,曾經官拜侍中,在張角作亂時出言諷刺左右,不欲國家興兵,反說什么只要遣將于河上,對著北邊讀《孝經》,賊人就會自取滅亡云云。
向栩此番狂言妄語讓朝廷大為震動,當即他便被以私通張角的罪名收送黃門北寺獄,砍掉了腦袋。
而向雄也因其父之事,對朝廷觀感極惡,在被王匡征辟后就屢屢勸其舉兵自立,與蘇曜抗衡。
“向先生此言差矣!”
另一位幕僚站了出來,大聲反駁。
這位幕僚姓張名承,亦是河內世家子弟。
而且,他的身世比向家要顯赫太多,其乃是西漢留侯張良之后,其爺爺當過司徒,老爹當過太尉。
本來,其兄張范輕視功名利祿,見董卓亂政,天下大亂將起,本想帶著二弟張承和三弟張范與族人們遷居揚州,躲避戰火。
可以說,這種事情在當時的中原世家中非常普遍。
不過,蘇曜的動作太快,戰火才剛剛燃起,他們還沒來得及跑路,董卓便被逐出了洛陽,眾人便覺得再行觀望一些時日。
張承也就接受了王匡的征辟,暫時為其效力,以圖在這亂世中成就一番功業。
在他看來,王匡并不具備對抗蘇曜的實力。
“大將軍蘇曜百戰百勝,破匈奴,滅高麗,誅董卓,敗袁術赫赫武功誰人不識”
“如今他又有朝廷大義在手,太守若貿然舉兵對抗,那就是公然對抗朝廷,必引來大軍征討。”
“敢問太守比董卓袁術如何如何敢對抗朝廷,與那蘇曜決一生死”
“咱們河內可不是什么天高皇帝遠的地方,那可就在洛陽的眼皮子底下啊!”
張承的一番話,讓郡守府內的氣氛頓時變得緊張起來,王匡聽得幾乎下意識就想屈服了。
雖然他如今也有了近兩萬的兵馬,但是與那剛剛滅了董卓的蘇曜對抗,他實在是沒什么信心。
但是,屈服于蘇曜,主動前往洛陽,那按照之前自己的態度,八成會被解除掉職務,遷一閑職以養老。
如此一來,他的霸業與野心也就將走到盡頭。
就這時,就在王匡糾結的頭疼的時候,向雄冷哼一聲,再次反駁道:
“太守無需擔憂,此不過張先生迂腐之言罷了。”
見王匡和眾人看向自己,向雄得意的一縷胡須,一笑而道:
“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蘇曜不過一粗鄙狂妄之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