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邑聽了艱難的咽了下口水,瞪著大眼道:“我若投降,那蘇曜真能饒我”
衛覬一見王邑動搖,連忙加緊勸道:
“王太守,大將軍雖威名赫赫,但并非一位嗜殺之人。”
“在下之前去其營中拜訪,他便言說自己此次前來河東,乃是為了平定叛亂,恢復朝廷威望,無意為難太守。”
“您若主動投降,表示臣服,大將軍或可念及您往日之功,網開一面。”
王邑聞言,心中涌起一絲希望,但隨即又黯淡下去:“可是……我若投降,日后在朝廷之中,還有何顏面立足”
衛覬微微一笑,說道:“太守大人,成王敗寇,此乃天經地義。您若能保全一命,日后在朝廷中仍可發揮余熱,為百姓謀福祉。”
“況且,大將軍推行新政,廢除三公九卿制,改設三省六部,正是用人之際。”
“太守只要能積極表現自己的誠意,那么歸順朝廷之后,大將軍必會委以重用,以天下諸侯表率。”
衛覬的這番話一下子就打動了王邑。
在稍加思索后,他馬上就明白了衛覬的意思。
蘇曜改革體制,為天下難容,諸侯反對者眾,迫切需要一些案例來體現自己的天命所歸。
河內,他是靠武力鎮壓,誅殺王匡來樹立威權,但這在天下人眼中終究顯得過于殘暴,容易落下話柄。
而河東郡,作為中原重地,其太守的歸順則能展現蘇曜的仁德與寬容,讓那些還在觀望的諸侯們看到,只要愿意臣服,便有機會得到朝廷的重用。
王邑深知,自己若能成為這樣一個典型,不僅性命無憂,或許還能在朝廷中重新站穩腳跟,甚至獲得更高的地位。
想到此處,王邑心中的掙扎漸漸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前所未有的堅定。
他深吸一口氣,看向衛覬深深一揖:
“多謝先生教我,我王邑愿開城獻降,向大將軍表明誠意。”
衛覬聞言,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拱手道:
“太守英明,在下愿助您一臂之力。”
楊琦見狀,面如死灰,他眼睛滴溜溜一轉,便欲趁人不備施展腳底抹油之術。
然而,衛覬早就盯上了他:“楊兄這是欲往何處去也”
楊琦臉色慘白,心中惶恐不已,他深知自己此刻若是逃跑,一旦被抓住,下場必然凄慘。
他強作鎮定,勉強擠出一絲笑容,轉身對衛覬說道:“衛先生,我只是突然想起還有些事情需要處理.”
“楊兄,此時開城獻降乃是大事,關乎河東郡的安危與太守的性命,你身為幕僚,怎能輕易離開”
衛覬冷冷一笑,目光如炬地盯著楊琦,緩緩說道:
“怕不是心中有鬼,不敢見人吧”
不待楊琦解釋,衛覬便向王邑拱手明言,要抓此人去蘇曜面前交代。
王邑聞言,眉頭緊皺,目光在楊琦和衛覬之間來回掃視,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安。
他深知楊琦此人雖然有些貪財好利,但一直以來對自己還算忠心耿耿,怎么會突然想要逃跑呢
而衛覬的話,又讓他不得不懷疑楊琦是否真的做了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
“楊琦,你究竟有何事要處理為何衛先生說你心中有鬼”王邑沉聲問道,語氣中帶著一絲威嚴。
楊琦聞言,臉色更加慘白,他知道自己已經無法再隱瞞下去,只能硬著頭皮說道:“太守大人,我……我……”
他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衛覬見狀,冷笑一聲,接過話頭道:
“王太守可知他為何能輕易聯絡到白波賊,并促成雙方同盟嗎”
“只因他早就與那白波賊有所勾結!”
“如今大將軍大軍壓境,白波軍大敗,他自知罪孽深重,故而才想要趁亂逃跑,以逃避大將軍的懲罰!”
王邑聞言,瞪大了眼睛,滿臉不敢置信地看著楊琦:“你……你竟然與白波賊勾結!”
楊琦渾身一顫,跪倒在地,連聲求饒:“太守大人,我知錯了!我是一時糊涂,被利益蒙蔽了雙眼,才做出了這等錯事!求大人饒我一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