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那你有何猜想,且說來讓本將軍參詳參詳。”
蘇曜微微一笑,目光銳利地盯著衛覬,心中暗自盤算著對方的反應。
衛氏作為河東首屈一指的世家,雖然因為本次投誠而被其他世家有所孤立,但其畢竟樹大根深,蘇曜根本不信衛覬會對這次風波毫不知情。
衛覬頓了頓,深吸口氣說:
“大將軍誅董討逆,威震天下,各地諸侯與世家們必心生忌憚,輕易不敢輕易與大將軍為敵。”
“然則您此次改革卻過于激進。”
“尤其土改之策,清丈田畝,清查逃丁隱戶等直接觸動了本地世家的根本利益。”
“而且,錦衣衛行事過激,大將軍又嫉惡如仇,凡有不平事動輒重典嚴懲,被抄家斬首者不計其數,這如何能不讓人驚懼反彈”
“故而,當地世家豪強為保自家家業與性命,必會不惜代價的抵制與反對。”
“眼下他們突然抱團行動,共同進退怕只是個開始,往后若是咱們行動不加收斂,只怕他們還會有更大的動作。”
“更大的動作”蘇曜眼睛微微一瞇,略有興奮道,“莫非他們要造反”
衛覬聞言,心中一驚,連忙擺手解釋道:“大將軍莫要誤會,我并非說他們真要造反,但聯合起來抵制朝廷的政策,甚至暗中勾結諸侯,給大將軍制造麻煩,卻是極有可能的。”
“哦”蘇曜眉頭微挑,語氣中帶著一絲玩味,“那依伯覦之見,他們接下來會如何行動”
衛覬沉吟片刻,緩緩說道:“大將軍如今兵鋒正盛,他們自然不敢輕易與朝廷為敵。”
“但河東、河內兩郡身處中原與并州連接之要沖,若他們暗中聯絡白波軍余孽,或者勾結其他對大將軍不滿的勢力,在關鍵時刻切斷大將軍的糧道,那大將軍的大軍便會陷入困境。”
“依下官之間,眼下大將軍不若暫緩清田一事,將精力放于白波賊身上。”
“目前白波賊還占據我河東半壁疆土,只要拿下白波賊,就會有大量無主之地。”
“屆時軍屯難題自然迎刃而解,沒必要和本地世家磕的頭破血流啊。”
蘇曜聞言,略作沉吟,衛覬的發言沒有出乎他意料之外。
“伯覦所言有理。”蘇曜沉聲道,“白波賊確實是我軍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不過,土地清查之事亦不能就此擱置。”
“土地與人口乃是一國之根基,如今馬騰自關外而來,意欲染指我并州,而其他諸侯亦是虎視眈眈,隨時可能掀起波瀾。”
“若不能盡快解決河東與河內的隱患,穩固后方,本將軍又如何能安心北上迎敵”
衛覬聞言,心中暗自佩服蘇曜的遠見卓識。他深知,蘇曜所言句句在理,若是不能盡快解決內憂,外患必將接踵而至。
“大將軍所言極是,是下官短視了。”衛覬拱手道,“不過,大將軍既已決定繼續推行土改,那下官斗膽進言,還望大將軍能稍作調整,以緩和與世家之間的關系。”
蘇曜微微一笑,道:“伯覦有何良策,但說無妨。”
衛覬沉吟片刻,道:“大將軍可設立一個緩沖期,給世家們一些時間來適應新的政策,同時對于那些積極配合朝廷的世家,大將軍可給予一定的獎勵和優待,以示鼓勵。”
“此外,大將軍還可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向那些對朝廷心懷不滿的諸侯和世家解釋政策,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蘇曜聞言,默默點頭。
他知道,衛覬的計策雖然不能直接解決問題,但卻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矛盾,為他的政策推行爭取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伯覦此計甚妙,本將軍即刻便命人去辦。”蘇曜點頭道,“不過,對于那些冥頑不靈、公然抵制朝廷政策的世家,本將軍也絕不會手軟。”
衛覬聞言,心中暗自松了口氣。
他深知蘇曜的性格,這位大將軍雖然年輕,但手段卻極為果斷,對于那些敢于挑戰他權威的人,他絕不會心慈手軟。
“大將軍英明。”衛覬拱手道,“那下官便繼續負責清查田畝之事,定當竭盡全力,為大將軍分憂解難。”
蘇曜微微點頭,道:“伯覦辛苦了。待本將軍平定白波賊后,定當論功行賞。”
說罷,蘇曜便與司馬朗一同離開了校場,安排司馬朗去負責進行安撫一事。
司馬朗乃河內名士,頗有人望,由他出面能解決不少麻煩問題。
然而,蘇曜很清楚,這種計策不過是拖延問題,并不能根治矛盾。
安邑郡守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