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一根筋變兩頭堵,馬騰軍全軍覆沒(合章5k)
“使君,不要放棄啊!”
鷹嘴峽山谷,在那漫天烈焰的映照下,傅干雖臉色蒼白,但卻依然緊緊的拉著馬騰:
“使君振作啊!”
“我等手中還有數千兵馬,只要咱們齊心協力,就仍有一線生機,怎能如此輕易放棄”
傅干見馬騰絕望,拼命的為他打氣。
傅干很清楚,馬騰作為這支軍隊的主心骨,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著大軍的士氣和斗志。
一旦馬騰喪失了斗志,那么這支本就處于絕境之中的隊伍,必將如同一盤散沙,瞬間土崩瓦解,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那時,就不要想什么未來了,就眼前這熊熊而來的烈火很快就會把他們所有人都焚燒殆盡。
到時候,所有人都別想活!
然而,站在坡上,親眼目睹了蘇曜如何殺戮前軍的馬騰卻已是根本提不起一絲勇氣:
“一個人,他只有一個人啊!”
“那個混蛋竟然真能以一己之力就阻擋了我們的突圍,他萬夫不當,我們哪里還有什么機會!”
馬騰憤恨的捶地,心中充滿了悔恨。
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他要是不來此地設伏,不管是正面迎敵還是老實跑掉,怎么都不至于到如此地步啊!
“彥材誤我,彥材誤我”
在這絕望中,馬騰漸漸的紅了眼睛,怨恨的罵了起來:
“若非聽你之言在此設伏,我大軍何至落得如此田地”
“汝先前夸下海口,言必能重創蘇曜,如今卻讓我軍將士死傷無數,覆滅在即。”
“你睜開眼睛看看,給我看看這一片狼藉,看看那死去的弟兄,這皆因汝無能之過也!”
馬騰連珠炮般的指責把傅干聽得一陣發愣,動了動嘴唇卻噎得說不出話,心中只覺一陣心寒。
別看這傅干面相老成,還留著個長長的山羊胡須,一副智將的模樣,但實際上他如今還未到加冠之年。
他之所以會在馬騰軍中效力,一是受馬騰征辟,迫不得已,二也是多少感謝馬騰庇護的緣故。
且說傅干,其北地泥陽(今陜西耀縣東南)人,乃是昔日大漢涼州漢陽郡太守傅燮之子。
其父剛正不阿,有古人之節,在黃巾之亂時曾隨左中郎將皇甫嵩出征,其部斬黃巾軍渠帥卜巳、張伯、梁仲寧三人,位居首功,卻因十常侍趙忠作梗,有功不賞。
若換了別人,可能會心灰意冷,或者知趣的投靠宦官,但傅燮卻一心社稷。
尤其是在之后的第二年,涼州邊章、韓遂之亂爆發,由于朝廷財政危機,以司徒崔烈為首的百官力主放棄涼州時,傅燮在朝堂上慷慨陳詞,力主涼州是關中屏障,放棄涼州則三輔危機,三輔危險則京城薄弱。若讓左衽之胡得到涼州,此害必將為患數世,且厲言:“斬了司徒,天下才會安定!”
最終,由于傅燮的努力,皇帝否決了放棄涼州的決議,甚至還在之后,升傅燮為漢陽太守,保衛邊疆。
不得不說,漢靈帝雖然荒淫無道,但其這個決策卻沒有任何問題。
而也多虧了傅燮的忠肝義膽,一千多年后,大清面對海防與塞防爭議時,李鴻章也有了一個堅定的論據。
倘若天佑炎漢,傅燮的忠義或許能換來大漢的長治久安。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傅燮的努力最終還是白費了功夫。
數年前,也即中平四年(187年),涼州刺史耿鄙征調六郡官兵,討伐盤踞在金城郡的涼州叛軍,剛愎自用,不聽傅燮諫言,最終軍隊嘩變,耿鄙身死,馬騰叛走,傅燮困守孤城
當時,面對王國和韓遂等人的洶洶大兵,傅燮是拼死抵抗。
彼時,城外賊兵中有來自北地的胡騎數千,知傅燮為人正直,且曾受其恩惠,不忍加害,便一同在城外叩頭,懇請傅燮出城投降,愿保他平安返回家鄉北地郡。
當時,年輕的傅干也是流著眼淚苦勸其父,說皇帝昏庸,宦官當道,他在朝廷本就不受待見。
如今,大勢已去,不如暫且接納匈奴人的提議,先返鄉,再招募勇士,等有道的明主出世,再來拯救天下社稷。
不過,面對兒子的苦勸,傅燮卻是仰天長嘆:“世亂不能養浩然之志,食祿又欲避其難乎吾行何之,必死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