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幽州,舉州而降(5k6)
且說那皇甫嵩竟然做了蘇曜的說客,別說劉虞等人想不到,就連皇甫嵩自己,他在領受詔命前也是萬萬想不到的。
“幽州十萬大軍吶,這么寶貴的人力可不能讓劉虞給我霍霍完了呀。”
之前,京師中,在得知關羽大敗鮮于兄弟,攻克高柳后,蘇曜是喜中有憂。
喜的是戰事進展順利,在他的多線操作下,幽州防線崩潰在即。
而憂的嘛,自然是這劉虞還在負隅頑抗,此必將導致大量士兵和平民傷亡,幽州的有生力量遭到重創,不但影響他圍攻冀州,更給戰后重建帶來巨大的負擔。
于是乎,政事堂中,蘇曜匆匆而來,直接就對此間諸公下發任務。
且說隨著蘇曜改制,三省六部徹底取代三公九卿,完成了朝廷中樞機構的變革。
這新設在中書省的政事堂,也就取代尚書臺,成為了朝廷商議軍國大事的核心場所。
其地點與尚書臺同在洛陽南宮,位于尚書臺西側,故又稱西臺。
長官由太傅盧植領銜,任中書令,副長官為賈詡,任中書侍郎,另還有中書舍人、起居舍人等若干。
不過政事堂雖設在中書省,但卻是三省長官共議國政之地。
此乃帝國朝政之中樞,也因此,這三省長官雖無宰相之名,卻行宰相之實,他們共同執掌著朝廷內政的核心權力,輔佐皇帝和蘇曜處理天下政務。
因此,如今被蘇曜召集到這里的除了中書省的盧植和賈詡外,還有門下省的長官——左侍中荀彧和右侍中董承,以及尚書省長官——尚書令朱儁等人。
這些人,也就構成了如今大漢帝國決策的核心。
“劉虞此人,雖有些迂腐,但也算是個忠義之士,若能勸降,為我所用,那是再好不過。”
蘇曜環視眾人,征集方案。
首先發言的自然是貴為太傅又領中書令的盧植。
“大將軍所言極是,劉虞在幽州經營多年,根基深厚,若能將其勸降,幽州之地可迅速平定,且能為我所用,實乃上策。”
盧植微微頷首,捋了捋胡須,沉穩說道:
“只是劉虞性格剛直,素來又以漢室宗親自居,今女帝臨朝,劉氏諸侯不滿者眾,各地世家對我等推行的新政亦多有抵觸,想要勸降劉虞,怕不容易。”
“太傅說得是。”
朱儁點頭說:
“只是劉虞雖剛直,但也并非蠢人。”
“如今我軍勢如破竹,幽州已陷四面圍攻之境,他若繼續頑抗,只會徒增傷亡。若能曉以利害,或許能讓他回心轉意。”
“尚書令所言有理。”
荀彧點頭贊同:
“不過劉虞乃儒家名士,重義輕利,只是曉以利害恐不足以打動他。”
“若想說降此人,還需從忠義二字入手,讓他明白,如今大將軍推行新政,并非是對漢室的背叛,而是為了實現天下大義,讓百姓安居樂業,這與他心中所追求的漢室復興的目標,本質上乃是一致。”
“而我等朝廷,更是大漢正統所系,女帝臨朝也是順應天命,絕非外界所傳那般大逆不道。”
“如今四海紛爭,唯有大將軍輔佐今上,推行新政,才能重整朝綱,還天下太平盛世。”
“劉虞若能明白這一點,再輔以我大軍威懾,當能放下成見,為了天下蒼生,歸降于我等。”
“文若分析得透徹。”
盧植點頭說:
“可這劉虞身處幽州,久居一隅,或許對朝中局勢和新政的理解有所偏差。我們還需選派一位能言善辯且威望甚高之人前去勸說,方能事半功倍。”
“那么該派誰去好呢”
蘇曜目光掃過在場眾人。
在經歷了之前的幾次清洗之后,在場諸人基本就是碩果僅存的德高望重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