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時,袁筱語緊張的心情就平靜了幾分。
“回陛下,“袁筱語自信滿滿,“說到如今洛陽風物,當屬這洛陽紙貴最是出名。”
“哦洛陽紙貴是怎么個說法,朕為何不知”
緊接著袁筱語便解釋說:
“回陛下,民女聽聞洛陽去歲新設的造紙坊所產紙張潔白如雪,質地堅韌,價格卻比往昔低廉許多,一經推出便深受天下士子喜愛。”
“有此紙張,再加之唐公推廣印刷之術,圣人之學大量刊印,京師一百零八坊中幾乎坊坊皆有書肆,無數寒門子弟得以購書研讀。一時間,洛陽城內,人人以讀書識字為風尚,文人墨客往來頻繁,天下士子薈聚京師,佳作頻出。”
“因對紙張需求大增,本來相對低廉的紙價也隨之水漲船高,故而方有‘洛陽紙貴’之說。”
“民女以為,陛下與唐公這等功在千秋的創舉,才是洛陽如今最負盛名之處。”
“好一個洛陽紙貴!”
萬年女帝眼前一亮,不禁撫掌贊嘆:
“袁小姐果然見多識廣,這番話說得朕心甚慰。看來袁氏家風嚴謹,連閨閣女子都如此關心時政。”
袁筱語臉頰微紅,撇了眼蘇曜后輕聲說:“陛下過譽了。民女不過是聽聞父親常提起唐公新政,心中仰慕已久”
這話自然是十足十的假話。
實際上,她能夠如此對答如流,那全是多虧了蘇曜三日前的叮囑。
那日,蘇曜告知她今日有陛下赴宴,叫她提前準備后,袁筱語馬上便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不管是出于禮制還是女人的直覺,袁筱語都很清楚,今天面見皇帝,必有一番嚴峻的考驗。
故而這幾日她是一番惡補,叫仆人們多方打聽,精心準備將各種信息爛熟于心,才敢來赴這場宴會。
此時見女帝滿意,她暗暗松了口氣,表面上卻依舊恭敬謙遜。
不過顯然,這才只是第一關而已。
果然,接下來,云公主,甄姜,還有其他京中權貴的夫人小姐們紛紛出場,在寒暄與恭維中話題漸漸從洛陽風物轉向了閨閣日常與才藝,多方考教她這位袁府小姐的才情與氣量。
不過還好,袁筱語自幼接受世家大族的嚴苛教育,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皆有涉獵,面對眾人的考教,她雖緊張,卻也應對得有模有樣。
那一手師承名師的書法與充滿靈氣的詩賦更是引得在座諸位名士頻頻點頭,贊嘆之聲不絕于耳,連蔡邕都點頭贊說:
“袁小姐這一手好字,筆鋒剛勁又不失飄逸,詩詞之間才情斐然,實乃閨閣中少見之才,假以時日,造詣必定不可限量。”
袁筱語聞言,連忙起身,朝著蔡邕盈盈下拜,言辭懇切:“蔡公謬贊,實不敢當。民女能得蔡公提點,實乃三生有幸。平日里常讀蔡公文章,字字珠璣,令民女受益匪淺,今日能親耳聆聽蔡公贊譽,更是倍感榮幸。”
蔡邕捋著胡須,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對袁筱語的謙遜有禮頗為欣賞。
就在眾人沉浸在對袁筱語才情的夸贊之中時,甄姜輕輕搖了搖手中的紈扇,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無的笑意,聲音輕柔卻又暗藏鋒芒:
“袁妹妹才情出眾,自是毋庸置疑。只是這世間女子,光有才情可不夠,還得懂得持家之道,知曉如何輔佐夫君,操持家業,這才是本分。袁妹妹,你說是也不是”
甄姜這一番話,看似在夸贊袁筱語,實則將話題引向了更為實際且敏感的方向,眾人紛紛豎起耳朵,想要聽聽袁筱語如何作答。
袁筱語心中一凜,她明白甄姜這是在試探她對于未來為人婦職責的認知。
于是乎,在微微思索片刻后,袁筱語抬起頭,不卑不亢地回應道:
“中山君所言極是。民女雖自幼研習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但家中父母亦時常教導,女子當以賢良淑德為本,輔佐夫君、操持家業乃是分內之事。”
“袁府之中,母親將家中諸事打理得井井有條,父親在外征戰方能毫無后顧之憂。民女看在眼里,記在心中,日后若有幸為人婦,自當以母親為楷模,盡心盡力,相夫教子,為夫君分憂,為家族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