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不對勁,我觀這船只吃水頗淺,不似之前滿載貨物的樣子。”
說話的人竟然并非周瑜,而是他身邊一小兒孫權。
這也沒辦法,孫策這次逃亡,雖然想拉上好友周瑜一起,但周家在舒縣有家有業,且官府明文追捕孫策這個術賊余黨。
以如今形勢的發展,雖然周瑜有心幫扶舊友,但卻實在無法拋下家族,只能含淚目送孫策離去。
因此,此時陪伴在十六歲的孫策身邊的,只有自己年幼的弟弟。
比歷史上提前數年流亡,最大的問題還是他沒有父親舊部的支持。
故而,此時的孫策還不敢想什么宏圖霸業,只求能在眾人幫助下落腳江東,積攢些可靠的班底,然后托庇在丹陽太守治下。
如今的丹陽太守,乃是袁術的舊部,雖然在袁術滅亡后,他第一時間上表蘇曜,與袁術劃清界限,表達了歸順之意。
但是,對于孫策的投奔,他不但予以默許,甚至還派了一支數十人的護衛,一路保護。
這一切自然是孫策有能,小小年紀便展露了才華,得到了袁術麾下諸多文武的欣賞,這位丹陽太守便想借孫策之手發展自己的勢力,用其討伐周邊盜匪與不服他統治的前太守舊部。
如果一切順利孫策想來還是會嶄露頭角,在此地拳打腳踢,建功立業。
但顯然,正如之前所說,既然孫策不服自己,蘇曜自也不打算再給他們什么發育的機會,直接按圖索驥,將計就計,派太史慈帶了隊精兵,乘坐陳家商船前來拿人。
蘇曜自然知道,在歷史上,太史慈也曾經追捕孫策,與其在零陵郡的神亭嶺大戰百多回合,不分勝負,最終讓孫策逃走。
但是,那時太史慈身邊不過一曲阿小將,而孫策身邊卻有十二將保護,兩人還能大戰百多回合。
這一次,蘇曜給太史慈直接派了三百精兵,抓捕一個連靠譜部將都沒有,只有些家仆隨從的孫策,那還不是手到擒來
“啊孫策又跑了”蘇曜詫異。
太史慈跪下請罪:“末將無能,請大將軍治罪!”
“這是怎么回事你給我細細道來,難道那孫策真有那么厲害”
太史慈咬牙:“孫策小兒也許有些本事,但若無他人阻撓,某必不會有辱使命!”
“有人阻擾”蘇曜微微瞇起眼睛。
“沒錯大將軍。”
太史慈不甘心的抬頭說:
“當日我率三百精兵乘船靠近約定碼頭,本以為能將孫策等人一舉拿下。誰知那小子卻頗為機警,不知怎地察覺了異樣。就在我軍準備登岸時,孫策那廝竟用早已備好快馬,往丹陽山林方向逃竄。”
“只是如此也就罷了,我等既為追捕,自然也運了幾十匹戰馬用以追擊。”
“可是誰知我們追了沒多久,便遭遇一伙不明身份的蒙面人阻攔。”
“這些人武藝倒不是很強,但他們顯然有備而來,猝然出手,還以強弓勁弩伏擊,一輪箭雨我們便折了十幾個兄弟。”
“不過,”太史慈話鋒一轉,繼續說,“即便如此,我軍也奮力拼殺,沖破了他們的阻攔。只是那孫策騎馬狂奔,熟悉山林地形,帶著眾人鉆進了茂密的樹林。我軍在林中搜尋了整整兩日,卻連他們的影子都沒再見到。”
郭嘉皺眉問:“可看清那些人的旗號或特征莫非是丹陽太守暗中派人相助”
太史慈搖頭道:“那些人皆蒙著面,身上未現任何標識。但末將猜測,此事定與丹陽太守脫不了干系。若非他提前通風報信,孫策怎會如此警覺又怎會恰好有人在半路接應”
太史慈咬牙切齒:“只恨我們當時急著追擊,沒有拿下這伙賊人,缺乏證據指控,后來那丹陽太守對我們的盤查也是百般推諉,陽奉陰違,給不出任何線索。”
“無奈之下,末將只好回返復命,還請大將軍責罰!”太史慈叩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