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昆靡,誅漢寇!”
帳內眾將齊聲吶喊,聲震云霄。
就這樣,在烏孫王歸降的第十日,北方邊境爆發了一場叛亂。
大王子安振犁與左大將昆圖聯手,以“清君側”為名,率領六萬大軍南下,意圖奪回王都。
消息傳到赤谷城,烏孫王貴奢靡望著北方的天際沉默良久,長嘆一聲,不發表任何評論。
但心中,他卻未嘗沒有絲欣慰和僥幸。
萬一這個兒子成功了呢烏孫國也許還能重獲自由。
這個心思,不但烏孫王有,其他烏孫國內諸部族也多少都存著點觀望的心思。
在大王子起兵后,不但北方各部落就多有投奔,就連之前上表歸順的熱湖與天山諸部,也有很多開始轉換成觀望的態度。
“王都赤谷雖然易守難攻,但城內漢軍到底不過千余人之數,大皇子則擁兵六萬余眾,更有北方各部源源不斷的支援。此戰勝負,尚未可知啊.”
赤谷城中來朝覲的各首領們圍坐在氈帳內,低聲議論。
他們中的甚至有人暗中下令,接下來對于王庭的征召能拖就拖,最好等到雙方分出勝負再說。
對于這些人的變化,蘇曜心中也是心中也是心知肚明。
這是最后的大戰了,只要解決掉這個野心勃勃的王子,整個烏孫就將徹底臣服于大漢的統治之下。
于是乎,就在烏孫向南方進軍的時候,蘇曜這邊也在積極準備,赤谷城中的全軍上下都立刻加緊備戰部署。
這天,正忙于政務的周瑜一接到前線戰報就立刻放下手邊一切事務,匆匆跑到蘇曜的寢殿,忙問:
“殿下收到消息了嗎”
“馬將軍與趙將軍他們那邊怎么樣了敵軍大舉南下,他們二人莫非已經”
周瑜話未說完,但他的擔憂之情已溢于言表。
趙云率一萬精騎,受命在北路佯攻牽制,而馬超則領四千漢烏聯軍,北上收降大皇子。
如今北境反叛,敵軍六萬騎大舉南下,那兩人處境恐怕極為不妙。
“公瑾莫慌,他們倆還活著。”
蘇曜招了招手,示意周瑜坐下:
“子龍和孟起都是當世名將,豈會輕易折損”
說著,蘇曜就遞上了最新軍情。
周瑜接過一看,差點就是眼前一黑。
簡單來說,此役漢軍大敗。
烏孫國的大皇子與左大將到底都是久經沙場的能人,他們在統一思想決定舉兵后,立刻就擬定了一套進兵方案。
所有人都知道,想順利南下,奪回王都,必須先解決身邊這兩股漢軍部隊,否則他們到了烏孫城下就是腹背受敵,只有敗亡一途。
于是乎,他們就采用了詐降之計,假意聽從王命歸順,騙馬超等人前來收編部隊,然后突然暴起發難。
雖然在蘇曜叮囑下他們已經提高了戒備,沒有貿然深入敵營,但面對六萬大軍的突然發難,馬超還是雙拳難敵四手,再次被攆的一路逃竄。
那三千烏孫禁軍,見勢不對也是直接反水投降,他帶領的一千漢騎最終逃離戰場的僅有四百余人,遭遇了整場漢烏大戰中最大的損失。
至于趙云那邊
由于烏孫大軍隔絕了南北戰場,至今他們也沒有收到任何趙云那邊的消息。
“這下子情況不妙了呀”
“馬將軍一敗涂地,趙將軍生死未明,賊軍六萬余眾一路南下,沿途烏孫各部觀望不前。若讓他們兵臨城下,城中烏孫降軍恐生變數啊啊”
周瑜一臉緊張的看向蘇曜,卻發現這位大將軍眼中竟然沒有一絲動搖。
反倒是
我看錯了嗎
周瑜猛地眨了下眼,感覺有些恍惚。
大將軍,剛剛有在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