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好好休息吧,早朝朕自會處理。”
紅兒恭敬地福身應是,輕手輕腳地退后。
萬年望著床榻上熟睡的蘇曜,眼中滿是柔情,她伸手為他掖了掖被角方才轉身離去,與紅兒一起上朝。
這一幕看得寢殿內的其他宮女們眼中羨慕不已。
這些帝王的身邊人最是清楚,與民間那些嚼舌根之輩的傀儡天子傳聞不同,得益于如今三省六部的設計,還有唐王甩手掌柜的作風,他們服侍的女帝乃是名副其實的實權皇帝。
四年的親政下來,她早已不再是初登大寶時那個戰戰兢兢的小女孩,而是成長為一位真正能夠獨當一面的君主。
這為萬年贏得了許多大臣的認可,也是如今那么多大臣恐懼蘇曜的原因。
沒錯,他們不單純是為了政治投機,而是有很多人已發自內心的承認了萬年這位女帝,他們不愿看到這樣一位明君成為傀儡,更不愿看到大漢江山社稷就這樣被毀滅。
對此,萬年心中其實還是頗為感動的。
但是,為了江山的穩定,她也不能放任流言繼續再傳播,讓朝堂上人心惶惶,破壞他們夫妻之間的關系,必須在事情不可收拾之前解決這個問題。
于是乎,在告別了蘇曜后,萬年換上了一副從未在蘇曜面前展露過的威嚴神色,開始了今日的大朝會。
“皇帝駕到!”
隨著太監尖細的唱喏聲,萬年女帝頭戴十二旒冕冠,身著赤色龍袍,在宮女太監的簇擁下緩步登上金鑾殿。
殿中文武百官早已分列兩側,見她到來,齊齊跪拜行禮:“臣等參見陛下!”
朝議上,眾臣先是就最近京師最近擴建的事情進行了匯報討論,然后是各地工程,還有南方剿匪等等。
時間一點點過去,漸漸的,日常的政事討論基本結束,話題也終于轉向了唐王凱旋的事宜。
“唐王怎么還沒來”
“不會今天他又不來了吧”
有大臣們竊竊私語。
蘇曜雖然身為大將軍領平章政事,總攝軍政大權,但上朝這件事卻歷來隨性,一個月也難見幾次。
大臣們本以為這次他帶兵凱旋,總該露個臉表表態,卻不了人又沒見。
這一下,讓很多準備了半年多時間,趁機發難,痛斥蘇曜在在外專權行事,濫殺官吏,私封王侯,擅納公主等罪狀的御史們大失所望。
眼瞅著朝議的重心轉向西域問題,大將軍的論功行賞再次被提上議程,他們立刻調整了策略,開始上奏彈劾。
“陛下,臣有本奏!”
御史中丞王朗出列,手持笏板,朗聲奏說:
“臣聞唐王此次西征,雖立下赫赫戰功,然其行事多有僭越之處。擅自冊封烏孫王族,私納敵國公主,更在軍中設立‘西域都護府’,未經朝廷許可便委任官員。此等行徑,實乃目無君上,臣請陛下明察!”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嘩然。不少大臣面面相覷,沒想到王朗竟敢如此直言不諱。
萬年女帝端坐龍椅,面色如常,只是眼中閃過一絲冷意:“王愛卿此言差矣。唐王出征前,朕曾授予其‘便宜行事’之權。西域距京萬里之遙,若事事請示,豈不貽誤戰機”
王朗卻不依不饒:“陛下,即便有‘便宜行事’之權,也當有所節制。唐王如今功高震主,威加海內,其更該恪守臣禮,謹言慎行,而非借著陛下給他的權力如此肆意妄為!”
“臣聽聞西征軍中只認唐王,不認天子,四夷諸胡更多稱其為天將軍,大單于,尊榮猶在我大漢天子之上,此乃大不敬之罪也!”
王朗的話如同一記驚雷,在朝堂上炸響,掀起軒然大波。不少大臣都面露驚色,竊竊私語之聲不絕于耳。
而仿佛是對王朗的呼應,在他之后又有數名御史出列附議。一時間,朝堂上彈劾唐王的聲音此起彼伏。
與此同時,一個小太監則見勢不對,悄悄立場,飛也似的向后宮跑去報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