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朝堂上早已沒有能威脅他到的勢力,區區幾個御史的彈劾,實在不足為慮。
“也罷,那咱們就靜觀其變,看陛下如何應對吧。”
說完,蘇曜就大手一揮,擺駕回宮,去見見自己那些許久未見的孩子們。
而與此同時,朝堂上劍拔弩張的氣氛也漸漸平息。
正如魯肅所說,如今朝堂局勢早已今非昔比。
從陛下到朝臣,基本都是站蘇曜一邊,言官們的彈劾雖然掀起了一陣風波,但最終決策權還是在女帝手上。
只要萬年堅定自己的態度,那么都不用蘇曜和皇帝親自出面爭辯,等人的彈劾駁的體無完膚。
如此這般的一幕,不是第一次出現,也絕不會是最后一次發生。
“御史本就有風聞奏事之權,唐王殿下樹大招風,與陛下又情義深重,彈劾您是一件
風險低而收益高的事情,自然有人趨之若鶩。”
魯肅一邊為蘇曜斟茶,一邊繼續分析道:“不過殿下也不必太過在意。這些言官看似聲勢浩大,實則不過是朝堂上的一陣風,吹過便散了。”
蘇曜端起茶盞,輕啜一口:“子敬倒是看得通透。不過.”
他放下茶盞,眼中閃過一絲銳利:“這些人既然敢在我凱旋之際跳出來,背后恐怕沒那么簡單。”
魯肅微微頷首:“殿下明鑒。據下官所知,王朗等人與潁川荀氏、陳氏等世家大族交好。這些世家雖然表面上臣服,但一直對殿下的新政頗有微詞。”
“哦你意思是荀彧他們在暗中反對我”
“反對他們怕是不敢,但是時時把你拿出來當靶子敲打一番,營造出一股朝堂上仍有許多漢室忠臣的氣象,喝阻殿下進一步擴張權勢,傾覆漢室卻是他們一直在做的事情。”
“這一次之所以比往日聲勢更大,怕主要還是您功立的太大,朝廷幾無可賞,不打壓一下,很快朝堂上怕又要有許多人再起幸進之念,鼓吹什么禪讓之事了。”
蘇曜聞言,眉頭微皺:“禪讓”
魯肅點頭:“正是。殿下功高蓋世,又得陛下專寵,朝野上下早有傳言,說您遲早會效仿王莽,逼迫陛下禪位。這些言官今日之舉,恐怕也是想借機試探,看陛下對您的態度是否有所變化。”
“同時,他們先發制人,也能主動設置議題,將焦點放在為唐王辯護,而非論功行賞上.”
“無聊!”
蘇曜冷哼一聲:
“這些人的心思,當真可笑。我若真有意帝位,又何必等到今日”
直到這時蘇曜終于真切的體會到了昨夜萬年所說的名不正則言不順的道理。
他雖然無意帝位,但當他的權勢到了這里的時候,有無數人都在盯著那個位置。
擁立之功足以讓無數人狂熱,他的存在本身就成為了朝堂上最大的不穩定因素。
但是如今他確實也沒什么心思放在這個皇位上,昨天他和萬年說的那可不是在哄自家妹子。
還有廣闊的世界等著他去征服,唯有親臨一線,他才能盡可能高效的結束戰斗,自不可能困坐于這朝堂之上。
這就是勢力擴張太快的缺點了。
如果他是慢慢發育,個十幾年時間統一天下,這個時候榮登九五,正好身邊還能有幾個成年的兒子,屆時他出國遠征,讓太子監國一切都水到渠成。